】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今年是故宫灾难年?
http://www.CRNTT.com   2011-08-01 15:01:29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其所产窑瓷造型端庄古朴、釉色滋润腴厚而为人激赏。清乾隆帝曾赞叹,“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哥窑窑址早已渺不可寻,其代表作品少而又少、世所罕见,其价值无疑更不容小觑。这样的无价之宝,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而无恙,而今竟然毁于一旦,令人痛心唏嘘。

  青釉葵瓣口盘遭遇了怎样的荼毒?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故宫博物院回应称,是科研人员失误所致;二是爆料人称,在出库过程中,器物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将瓷器摔碎。不管是不是失误,瓷器破损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是何种原因,瓷器被毁都再次暴露了故宫管理不善的问题。

  据报道,瓷器破损发生在出库送到科研处之际,试问,出库的程序符合规定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十八条:文物收藏单位应当根据馆藏文物的保护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报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调取馆藏文物。即便出库得到了批准,也需叩问,工作人员为何能轻易地“失误”?对文物的保管、清点、编目、整理、维护以及调拨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对这样价值连城的瓷器,工作人员须敬畏又敬畏、谨慎又谨慎。而现在,保护文物者为何成了破坏文物者,成了世人共愤的败家玩意儿?

  其实,不必将矛头一味对准所谓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只是替罪羊。故宫的境况可谓一地鸡毛,问题不断。难道这些都是偶然事件吗?前几个“门”,已经暴露出故宫内部管理之混乱,已经到了可以用无方、无能来形容的地步,而拒不道歉、不正视问题,更让人看到了故宫的傲慢与偏见。如今,连工作人员都能“失误”打坏名贵瓷器,内部管理何止是混乱?

  同样令人称奇的是,这次如果不是网友爆料,公众很难知情瓷器被毁;如果不是媒体介入,故宫也许依然在捂盖子、封口子。瓷器被毁,绝不是故宫的家务事。文物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馆藏一级文物损毁的,应当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核查处理。”故宫及时报告了吗?为何不主动向公众陈述详情?这种做派,让人想到了故宫此前面对“错字门”同样十分倨傲,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进行可笑的自我辩解。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