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虚妄的中产和焦虑的社会
http://www.CRNTT.com   2011-08-07 14:32:19


  按照社科院《201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的研究成果,俨然中国已经形成牢固的中产阶层,社会日趋稳态化。不过,社科院的这份报告似乎犯了一个概念性错误,即将中等收入者含糊地等同于具有“社会稳压效果”的中产阶级。在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上,虽然通常是从职业和人均收入上进行的。但这并非放之四海皆准,这只是发达国家的标准。或许,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中等收入者是中产阶级的主体,但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却未必如此。

  如果按社科院的标准,无论哪个国家即使贫穷、动乱如索马里,无论哪个年代即使遥远如原始社会,中等收入者都是中产阶级,这岂不是笑话?所谓中产阶级,不仅是对其收入、身份、地位在一个社会中的描述,也是对一类人生活状态的综合评价。中产阶级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多为脑力劳动者,有固定的工作和稳定丰裕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强烈的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心,追求“自由、公平和平等”。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产阶级他们可以不为生活过多的发愁,有足够的闲暇参与社会活动,热衷公益事业,对自身有较强的认同感,并以自己所拥有的社会地位而自豪。

  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产阶级心态平和,应该是一个很具幸福感的群体,是一个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阶层。也正因为如此,当中产成为社会主体的时候,他们才会成为社会的稳压器和安全阀。

  按照社科院这个报告的定义,我国城市中等收入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该大约在17000元上下。这个收入不要说在大城市如北上广深等地买不起房,就是在二三线城市也很窘迫。要说到中国中等收入者的生活状态,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焦虑”。对房贷房价的焦虑,对就业失业的焦虑,对求医养老的焦虑,对社会身份的焦虑,对自身安全以及生儿育女的焦虑等等。正如《人民日报》日前的报道所提到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焦虑不再是“弱势”者的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