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5日,海淀区东升乡科技管理站门口,挤满新希望小学学生的家长。日前,因租房合同到期,新希望小学办校用地被东升乡科技管理站收回,一名家长躺在地上,嘴里喊着“我们也为北京作了贡献”。 |
“我们也为北京做了贡献啊,为什么孩子上个学就这么难?!”张伟(化名)躺在又脏又湿的马路中央,向天挥舞双手,激愤地大喊。妻子含着泪水要拉他起来,他毫不理会。在张伟身边站着几十个同样激愤的中年男女。不远处,是刚刚被拆掉的校舍,他们的孩子曾经学习的地方。
这是8月15日发生在北京市海淀区东升乡新希望小学已被拆除校舍附近的一幕。这一幕背后,是自6月中旬起,北京近三十所打工子弟学校正在遭遇的关闭潮,涉及数万名打工子弟就学如何解决的难题。
关闭潮再起
8月8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海淀区绿园小学看到,学校大门已经锁上,校长张晓虎和几位老师则通过门缝进出。简陋的校舍曾经只能容纳了七八百名学生,窄小的教师办公室只有十平方米左右。黯淡的光线下,几面由今年刚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赠送的锦旗算是房间的亮点,一面锦旗上写着“校简舍陋但师德高尚,打工子弟也一样辉煌”。
“六月底,离放假还有几天,海淀乡副乡长、枞树大队队长、房东一起约我到大队部,通知我租赁合同到期,说我的校舍有安全隐患,必须关闭。要我尽快消失。”张晓虎告诉记者。
“我可以消失。这七八百名学生怎么办?”张晓虎问。
“找教委。”回答很简单。
次日,张晓虎找到海淀区教委社会办学科。回覆如下:租赁合同到期属于民事纠纷,人家不租给你房,我们也没有办法。再说,你的学校连办学许可证都没有,不属于我们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