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打工子弟学校,应“无安置不关停”
http://www.CRNTT.com   2011-08-18 14:57:58


通州一打工子弟小学,捐赠的课桌在教室外凭风吹雨淋。
  一个孩子茫然地站在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门口,而校舍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昨天,这些图片深深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据报道,北京将关停24所打工子弟学校,涉及1.4万余名学生。市教委要求,“把保证每个孩子有学上作为工作底线,确保愿意在京上学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这个孩子就是这些抽象数字中的一员,而他能否进入官方话语中的“确保”之列,仍然未知。

  按照市教委负责人的介绍,拆迁打工子弟学校是坚持“三先三后”原则:先拆民居,后拆学校;先有学生分流工作方案,后组织实施;先分流安置好学生,后才允许拆校舍。但现实中,这些原则执行得怎样呢?那些让人悲痛的照片,是无言的回答。

  当然,有关部门还在声辩,它们针对的不是学校,而是在拆“违法建筑”。我们从不否认政府有拆“违法建筑”权,但即便因为安全原因,确实要把一些严重不合乎安全规范的学校拆除,为何不能先做好安置,再行拆迁?暑假将近两个月,有充分的时间安置学生,为什么不早做计划,以致出现“开学了无学可上”的现象?

  拆学校显然不能简单等同于拆违建,周全考虑校园内上万孩子的命运,既然是市教委明确提出的要求,为什么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拆迁学校,必须以妥善安置为前提。如果当前的校园不安全,就应加大投入帮助其达到安全标准,或者将学生安置到认为安全的地方再去拆迁。

  现在,有关部门应当亡羊补牢,直面一个紧迫的问题:学校拆了,孩子怎么办?

  没有妥善的安置方案,就以违法建筑为由拆学校,只会令舆论大哗,让政府陷入被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