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7月24日晚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王勇平离开现场。 |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这是一个奇迹”……“高铁体”的创始人王勇平终于因此结束了8年多的新闻发言人生涯,即将开始另一番人生际遇。就其个人而言,这是“7•23温州动车事故”的休止符,但是,对于铁道部而言,他的离职却是针对该事故问责的开始,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责任人为此肩负起他们应负的责任。
那晚的发布会现场,的确非常混乱,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王勇平的言行举止在那个悲痛且情绪化颇浓的氛围的衬托下实在不合时宜。因而,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的确负有责任,他的离去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事后冷静下来,综合近期各方的信息来看,王勇平还是一个不错的人,至少他是真诚的,正如他自己所言的,“现在回想,当时现场都有些激动,但我当时说的都是坦诚的,没有一句假话。”然而,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面对情绪激动的记者,坦诚似乎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想要得到的是信息。
我们来回顾下这样一个场景:刚下飞机的王勇平就媒体记者追问“掩埋车体”这一问题直言,“我刚下飞机,还没接到任何电话,现场情况还不清楚,我个人觉得不可能,掩埋车体掩盖不了事故的真相。”记者确认,“这是真的”。“我只能说,这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做法,因为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反而衍生出让公众质疑掩埋事实的理由。”
果真如其所言,“掩埋车体”终引来公众的一片质疑之声。后来,才有了“高铁体”。那么,问题是,为何前后有这么大的反差?
在铁道系统中,王勇平是一个曝光率最高的人物,从年年春运如临大敌、部长落马中途易人、有关铁道部的各种争论此起彼伏、京沪高铁高调出台又险情不断……直至温州高铁追尾事故后销声匿迹。然而,此前的他,在媒体眼中,却是个较为亲近的人。在新闻发言人这个岗位上,他一直致力于与媒体建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朋友关系”,并且将自己与铁道部、媒体的关系比作“一仆二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