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动车追尾事故揪紧了公众的神经,在其后不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原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一番“他们是这么说的,至于你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的雷人言论更遭到了大家的口诛笔伐,这一“高铁体”转瞬成为网络流行语。如今,王勇平终于得为他的“不当言论”付出代价,这当然也在大家意料之中的事儿。
正因为“高铁体”曾经受到强烈质疑,王勇平的卸任自然也难免遭来广泛围观,有认为王勇平是代铁道部受过的,有提出新闻发言人当引以为戒、提高素质的,有觉得当以此为契机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的,其中不乏理性的声音,大家的愿望无疑也多是善良的,然而,笔者却只能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王勇平卸任了,远走异国他乡任职,但“高铁体”却未必也从此远离我们而去。
凭借王勇平多年来担当新闻发言人的经历和他的学识、素质,他不可能不清楚“高铁体”一旦出笼后会是什么后果,不过,面对媒体记者刨根究底的追问,“情急”之下才道出了近乎狡辩式的“奇迹论”和“反正我信了”,不难看出,当时的王勇平把自己当成了铁道部的“代言人”而非“发言人”,极力维护铁路部门的形象和利益,失去了发言人公正、客观、理性的应有风范,这正是他备受公众诟病的关键所在。
因此,王勇平的“高铁体”,实际上就是代言人与发言人角色错位的产物,而在现实的官场语境和尚未成熟、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体系下,这样的“错位”其实并不是个别的,甚至可以说是普遍的,只是王勇平将其放大或夸张,让社会神经受到过度刺激而已。在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回应舆论的一贯作风,都不难找到“高铁体”的影子,特别是部门发言人,其切身利益决定了必然会、也必须要站在或者倾向本部门的立场和利益“发言”,进而演变成事实上的“代言”。
所以,如果不建立独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仍然由所在单位、部门官员或职员,而不是独立的第三方人士担当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自说自话”,极力维护本部门利益、形象,甚至不惜耍横、撒泼的“高铁体”就不可能避免。走了王勇平,还会有后来人,只不会各自方法、技巧、尺度有别罢了。(时间:8月19日 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