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案”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人们又开始了一场关于道德的大讨论,做了好事去救人,却要冒着被反咬一口的风险,让人不禁想起农夫与蛇的故事。
2006年,南京一公交站台,人来人往中,一位老太被撞倒,老人指认是当时刚下车的彭宇将其撞倒,并将彭宇告上法庭,索赔13万余元。而彭宇称自己当时做好事扶起被撞的老太,还送其到医院治疗,却反被诬告。一审判决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但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45876.6元,彭宇不服。案件在当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在沸沸扬扬的争议下,案件以另一种方式宣告终结——二审期间当事双方达成和解撤诉,此后各方三缄其口。
一方称好心助人为乐,一方称对方肇事扶人,这样的案件并不罕见。几天前,天津类似案件“许云鹤案”二审开庭,此类事件再次引发热议,一个问题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当弱者和善者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保护谁而伤害谁?这样的二选一问题让人痛心。
法院判决制造了舆论焦点
许云鹤自费进行的一项司法鉴定证明,他的车辆与王老太未曾发生过接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却依然要赔付10万元的赔偿金,从感情上自然是很难接受的。因此,社会舆论一致倒向了许云鹤这一边。
2011年8月22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民事纠纷,当事人是一名叫许云鹤的男子和一个名叫王秀芝的老太太。这起当事人并不多的案件审理,却引来媒体和诸多市民的围观,法庭内庄严肃静,法庭外却是一番人声鼎沸。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
2009年10月21日,天津车主许云鹤驾车途中发现,一名老太太违规翻越护栏而摔倒在地,许云鹤将车停靠在路中的栅栏边,下车探望老人情况,发现老人伤情较为严重后,致电120急救中心请求援助。上面的情景是当事人许云鹤所讲述的,而整件事情在老太太王秀芝的嘴里,却变成了许云鹤驾车将其撞倒,并非停车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