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金缕玉衣成了“专家”的裹尸布
http://www.CRNTT.com   2011-09-13 14:46:31


  最近曝光的一起骗贷案中,原北京燕山华尔森实业集团法定代表人谢根荣,三年期间违规骗取建设银行贷款6亿多元。为证明自己实力,这位谢先生曾向建设银行有关人士出示过自己收藏的两件金缕玉衣,从而得到对方信任。而这两件所谓的金缕玉衣其实都是西贝货(编注:“西贝”组合为“贾”,而“贾”通“假”),是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特聘鉴定专家牛福忠串起来的,用的是谢根荣给他的玉片。

  但为什么银行的人士会认为这两件东西是真货,从而相信其经济实力?很简单,这两件行内称为“药”的东西,经过了包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在内的五位专家的鉴定,并给出了价值24亿元的评估。而这些专家也是通过做金缕玉衣的那位鉴定专家请来的,最后拿走了几十万元的评估费。

  当时是2002年,过了几年之后东窗事发(2008年3月谢根荣被抓,2009年12月一审判决),其中一位专家已于2007年去世了,另外几位专家很轻易地,就把主要责任都推到去世专家的头上,都说自己只不过是友情出演,主要是听了那位专家的意见之后才做了那样的鉴定。这话当然属于不要脸的范畴,连基本的担当都没有了,把应该一体扣上的屎盆子扣在死去的同事头上,品行如何,可想而知。

  实际上这件事行内人一眼就知道,纯属友情鉴定、金钱鉴定的一种。古董行花样多、水深,这是其中一例。比如买到假货又不甘心,找个专家鉴定一下,假货也就堂而皇之烫了金,成为了真宝贝。据说某电视鉴宝栏目中,还有人把自己手里的东西换个人拿上去鉴定,然后给出一个天高地远的估价,从而哄抬市场价格。而各类专家当中,故宫的专家属于价位最高的那种,除了迷信“故宫”两字之外,重要的就是这帮人见多识广,按说不会走眼的缘故。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