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文物商业鉴定无权威 缘自三无
http://www.CRNTT.com   2011-09-13 15:03:57


  路人皆知文物收藏圈中猫腻多、蹊跷多,但对“金缕玉衣”也敢隔柜乱鉴定,且开出24亿天价,还是让人大吃一惊。

  谢根荣骗贷案让人大开眼界。这个故事的离奇之处,一是骗子的大胆——敢于自制“金缕玉衣”,还敢请顶级专家来鉴定;二是银行的很傻很天真,一看鉴定专家又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又是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又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便信以为真。殊不知在今天的中国,文物的商业鉴定压根儿就没一个权威机构。故宫也好,国家鉴委会也罢,这些耀眼的金字招牌一旦沾了市场的边儿就失去了意义。因为,这些机构、专家的主要职能是为馆藏文物、征集品及为刑事案件所涉文物进行鉴定。一旦和商业挂钩,就成了捞外快的个人行为。这时候,鉴定结果凭的是眼力经验还是鉴定费,就全看个人修养了。而诸多事件证明,这行里见钱就摇尾巴的人还真不是少数。

  这也难怪,民间文物鉴定市场乱象丛生由来已久,想出淤泥而不染着实不容易。商业鉴定无权威缘自三无。

  一是无门槛,谁都能开鉴定证书。文物鉴定本是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融考古、历史、文化、物理、化学等诸多学科为一身。凡专业性强的工作均须资质认定。可我们目前的鉴定机构都是由工商部门批准的,文物部门没有审批权。

  二是无标准,全凭眼力。自古以来,文物鉴定就没有明确评判标准。没标准也就没了绝对的是非对错之分,谁都有出错的可能。乾隆爷爱收藏也懂收藏,还有那么多官员名家给把关,不也常常出错,光《清明上河图》就收了一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