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低价“救心药”为何失踪
http://www.CRNTT.com   2011-09-14 14:48:02


一支“鱼精蛋白”,搅乱了全国的心脏外科手术。
  我们的医疗改革政策制定者,要想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想切实地降低医疗费用,绝对不能靠一味地降低药价,有些时候,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在物价上涨的大背景下,甚至还要提高药价,否则就要冒厂家偷工减料、质量下降的风险。在这个情形下,又要避免百姓看病贵,首先就是切断医生的收入、医院的收入与开药多少之间的关系,鼓励医生凭借自己的诊疗技术挣钱。

  一种每支只售十几元的“鱼精蛋白”断货了,这个结果直接导致了多家医院的心脏手术无法开展,因为“鱼精蛋白”虽然便宜,但却是心脏手术的必需品。为了保证手术进行,各个医院不得不互相求借,但当下的问题是,“鱼精蛋白”的整个库存都面临紧张,原因很简单,价格太便宜了,厂家无利可图。

  便宜药的断货问题早在很多医学专家的意料之中,这些专家是对一味降低药价的质疑者,而类似的断货情况在每次药品大幅降价的时候都会发生,只是那些“降价死”的药物没有像“鱼精蛋白”这样事关手术,事关心脏病人的安危,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罢了,但“降价死”这一概念的出现,已经是今天“鱼精蛋白”告急的预告。

  之所以“鱼精蛋白”告急,主要是因为它非常廉价,利润很低,一支注射液才卖十几元,而这一售价维持了几十年,在这期间,物价上涨多次,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都在与日俱增,低薄的利润之下,厂家怎么可能有动力坚持生产这种不赚钱的药?能维持到今天才断货已经算是奇迹。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