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正值中秋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致电记者,就本报日前报道的“鱼精蛋白”断货危机作出回应,该局已经紧急协调相关企业进行生产,预计“鱼精蛋白”断货的局面在节后将得以缓解。
虽然只是采取了“缓解”措施,但是国家食药监管局主动致电媒体的态度,让公众看到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希望。在节日期间,国家食药监管局仍能对舆情作出迅速应对,说明他们思想没有麻痹,职责没有松懈。
“鱼精蛋白”这种药品平时并不为公众注意,但作为救命药又必不可缺,否则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危机。药企断货可能有各种理由,而最大的考量显然是市场利润。成本提高,药品价格没有相应变化,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自然就没有生产的积极性。
固然,每一个企业都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但是把社会责任都托付于企业并不现实,特别是在企业难以盈利的环境下,这种要求就显得过于苛刻。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既需要市场的调节,也需要政府的调控。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就应当为全社会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鱼精蛋白”作为心脏手术中的必需药品,病人在需要时应该得到应有的供应。这种药物平时需求量不大,生产中的技术标准又很高,如果全部由市场调节生产,病人就可能面临买不到或者用不起的风险。那么,政府部门就应该对此进行必要监管,从制度上保证基本药物的供应。
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政府的监管往往是被动的,也就是发现问题之后才去解决问题。毕竟政府部门不是全能的,很难对每个企业的每个环节进行全天候监管。此时,舆论监督就是必需的,通过媒体的报道去反映公众遇到的难题,促进和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管。一个虚心接受舆论监督的政府部门应该“闻过则喜”,而不是迁怒于人,因为媒体帮助他们发现了问题,甚至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为各级政府部门作出了表率,他们“降贵纡尊”主动致电媒体,说明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而是把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看得很重,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