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保障“救命药”市场须开放
http://www.CRNTT.com   2011-09-14 15:33:42


  鱼精蛋白是心脏手术必须的药品,近日因这种药严重缺乏,已有多家医院被迫停止了心脏手术。乍见报道,匪夷所思,我们原以为相当成熟的医药市场,居然出现“药好利薄少人问”的情形。而心脏病的急救,本身就是一场时间战役,“救心丸”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短缺,想想都让人心慌。

  “救命药”为何大面积缺货?药厂谓之“不愿生产”——“鱼精蛋白”几十年没有涨价,药厂毕竟也是企业,没有利润,难怪要转而生产利润高的药品。黄连素、肤轻松软膏等价平质高的老药之所以退出市场消失不见,原因也在于此。

  但更深层次,此一事件则折射出公共卫生监管体系的残缺。比如,根据相关法规,一个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生产企业是否继续生产这一药品,没有相关约束性规定,这就意味着,企业可以“选择”停产,监管部门对此似只好“协商”。此类救命药断货的事件,近年来不断发生,却没有部门出面负责,将其纳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一的应急管理。相反,我们见到的却是几方推诿,卫生部门称只负责药物的使用,必需的药品储备由工信部负责,食药监管局只负责药品生产的审批、质量安全等方面——多头管理,南辕北辙,亡羊却没有补牢的诚意。

  试问,临床病人的健康谁能负责?由此引发的医疗争议,只能大而化之不了了之?

  “救命药”作为维护老百姓生命安全的生命保障线,堪比国家战略物资,必须建立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救命药”的停产不应该是企业说了算,市场不能让“救命药”成了仅此一家的“寡头药”。相关涉及管理权限的部门要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及时出台制度保障,既要确保“救命药”维护的生命线畅通无阻,也要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失。建立联动机制以及类似于战略物资储备,明确权责,坚决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将市场的还给市场。某一类药品的提供者仅为一两家药厂,而这种药又具有不可替代性,监管部门有义务保障其连续生产,保证供应,做到有备无患。如有问题能迅速调整,而不是拿整体心脏病患者的健康与药价作不对等的博弈。有评论以为“救命药短缺”是某些药厂“倒逼”市场,以达到调高药价的企图。但联系到全国4家有资质生产鱼精蛋白的药厂3家停产,我们很难相信倒逼市场的“药厂阴谋论”。

  药品价格实行行政管制政策,抑制常用药的涨价,初衷良好,但还是应作适当调整,考虑企业的营利空间。如何在不让老百姓背负沉重的医药负担的同时,又能让制药企业良性运作?答案似乎还是:开放市场,管理部门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的药企参与此类药品的生产。药品改革也是医疗改革的内容之一,希望“救命药”事件,也是相关部门正视体制隐疾的药引。(时间:9月14日 来源:都市消费晨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