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人民日报新闻《求证:“中国税负世界第二”说法不实》引发社会的热议与争论,充分说明了我国公众纳税人意识的增强和对公共财政的关注热情。
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的说法是否科学与可信,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和看法,其实,人们更需要关注和探究的应是阳光财税制度问题。
9月13日,财政部公布了2011年8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财政收入7546.37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927.02亿元,同比增长34.3%。应该说,中国财政收入增速动力大部分来源于税收增长。实际上,老百姓关心的并不是中国税负在全球的排名情况,而是中国财政的来源和其投向,人们希望能够看到一份阳光的财税“明白账”。
阳光的“明白账”有两个关键节点,即税收的“来”与“去”的问题。
先说“来”的方面。财税部门“为国聚财、为民收税”,是否有必要应该探究一下,目前税收的收入来源是否合理合法,税负征收的途径是否公正、合理,财“聚”得有没有过“度”行为,重要的是都做到“颗粒入库”与“该征尽收”了吗?
公众为什么有如此疑问呢?有数据表明,连续多年,财税收入一直远远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有的时候甚至是成倍增长。与此同时,2010年全国税收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完成77390亿元,其中,税务部门负责组织的税收收入完成66862亿元,增长20.8%。数据显示,中国税收收入的增长高于当年GDP近一倍,即十点五个百分点。(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
此外,公众还关注社会的富裕阶层和普通阶层的税负分担是否合理,他们的财富收支和税负承担有没有“漏、逃、跑”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