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一则“教育部已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的消息频上热搜,引发热议。
不少媒体误读了这个消息,取消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幷非发布的新政策,而是一次“工作成果总结”。此消息来源于教育部2022年“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11场新闻发布会。该发布会主要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效,取消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则是近年来相关工作成果之一。2015年、2019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两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上述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此次发布会上,教育部表示,目前,已取消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幷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少数民族加分更加精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成效开始显现。
我国的高考加分录取政策是从1978年开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帮助高校选拔一些有专业需要的特长生,来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短板。但近年来因高考加分产生的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一是考生资格或身份造假;二是有些招生政策在执行中逐渐被异化,偏离了政策设计的初衷,高考加分“越走越远”。从2018年起,全国正式执行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31个省份均已正式出台高考加分新政。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大幅减少、严格控制、清理规范高考加分项目,推动少数民族加分更加精准,有助于维护高考的公平性,也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视。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从高考“指挥棒”入手,逐步调整高考加分政策,释放出尊重教育规律、确保起点公平的强烈信号,将有助于教育链条,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理性教育氛围的营造。
下一步,要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多元化录取模式,积极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目前,已有29个省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要求全面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幷将评价档案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教育部表示,积极探索在招生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教育改革唯有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更好地兼顾起点的公平,才能成为真正培养现代化人才、保障社会公平公正的强大支撑,不拘一格降人才。(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记者:张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