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不论谁主白宫 五大悬念待解

http://www.CRNTT.com   2008-11-05 12:09:55  


本次美国大选注定要“创造历史”
  中评社香港11月5日讯/香港《文汇报》今天发表文章,认为“今届美国总统大选在多个范畴上缔造历史,例如首位获大党提名的黑人候选人奥巴马、互联网首次全方位应用于选举宣传等。到底这次大选为美国带来的转变会有多深远、多持久?无论最终谁入主白宫,至少仍有以下5大悬念有待破解。 ”全文如下:

         “里根革命”完结? 

  1981年,里根上台,主张以低税率刺激增长,终结了从大萧条起主宰美国执政理念近半个世纪的罗斯福“新政”,被称为“里根革命”。自此,美国历届政府基本上接纳以税率来重新分配收入的理念已经过时,因为会窒碍增长。 

  但低税小政府理念在今届大选中受到冲击。麦凯恩拚命将奥巴马描绘成“传播财富”的左翼自由派,但却很少宣传自己的减税计划,显然不愿抵触普遍关注医保、退休金等个人经济安全问题的美国民意;奥巴马虽然强调支持经济增长,但更强调要向年薪高于25万美元的国民加税,缩小贫富差距。鉴于“新政”和“里根革命”是在两个失败总统胡佛和卡特下台后诞生,在经济危机笼罩下,民意低企的布什政府会否催生出下一个政策变革? 

         种族问题可望解决? 

  自首任总统华盛顿以来,总统成为美国象征,这亦是成千上万非裔美国人出席奥巴马提名演说大会的原因。如果白人为主的美国选出黑人总统,对于这个患有种族歧视社会顽疾的国家,就是一种巨变;若奥巴马败选,又被归咎于白人拒绝支持黑人,黑人的失望会化作种族关系紧张的导火线。无论奥巴马赢输,这场选举对美国种族关系的影响将会继续发酵。 

         年轻人主导政治? 

  1960年代,婴儿潮一代将美国政治推向左倾;进入1980年代后,政治冷漠感成了美国年轻人主流;不过踏入21世纪,E世代年轻人的政治参与度再次增加。30岁以下选民在2004年大选中的投票率较2000年增加9个百分点,至49%。今届的青年投票率会否更上一层楼?他们对于谁入主白宫是否起决定性作用?仍有待观察。 

         外交关系会否改善? 

  以往,国外民意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力从来不大,例如不受国外欢迎的总统里根,却出奇地受美国人欢迎。但这一次布什的穷兵黩武,令国民意识到国际形象的重要,奥巴马的柏林演讲旨在展现他改善美国与盟友关系的意愿。不过由于目前经济是主要议题,外交退到幕后,不论谁上台,都未可肯定新政府能否满足盟友的期望。 

         保守派改变价值观? 

  强大的国防、低税率及保守社会观念是共和党三大核心理念,但一场金融海啸,加上伊拉克战争泥潭,令共和党核心理念受到冲击。许多中产共和党人开始质疑党的经济政策,温和派的麦凯恩渐渐受到核心保守派选民认同。共和党会否为了夺回国会控制权而缓和、甚至改变这三大理念,两年后的国会选举可见一些端倪。 ■《波士顿环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