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重建国际金融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 | |
http://www.CRNTT.com 2008-11-27 15:41:56 |
此次峰会能否拉开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序幕,成为建立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第一步,还要取决于以下两大因素。 首先是美国政府换届的挑战。此次峰会十分仓促,筹备不到两个月,最初是由欧盟提议的,但最后却由美国发起,而且是在布什政府行将离任前召开,难免有为布什政府留下政治遗产的成份。人们关注的是,峰会达成的共识和行动计划,能否得到奥巴马政府的认可。 虽然布什在会议中强调,已经就峰会的目的和有关情况详细向奥巴马及过渡班子作了通报,但奥巴马在峰会期间只是派自己的代表与各国代表进行了交流,为就任后进退自如的立场预留了空间,留下了不确定性。从这个角度看,只有等明年4月份的峰会召开后,才能为此次峰会的意义“盖棺论定”,。 其次是各方如何把共识落实成具体行动。峰会达成的只是原则共识,幷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如五个领域的行动计划只是呼吁各方根据各国国情来决定。各方的分歧也很明显,在危机成因、如何加强金融监管、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等诸多问题上,存在利益冲突。根据峰会精神,二十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将召开会议具体落实峰会共识。因次,峰会的意义还要看财长和央行行长的谈判结果。 马拉松式改革之路 从历史经验来看,重建国际金融体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1929年世界经济就开始出现大萧条,1933年各国为了稳定世界货币在伦敦召开会议,但无果而终。直到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美国已经占据绝对主导权时,才在布雷顿森林开会,其间经历了10多年的漫长历程。 从现实的例子来看,多哈回合谈判经历了七年至今不见曙光,《后京都议定书》谈判也久拖未决。任何一个涉及国际体系和规则重塑的谈判,必然是个各方利益不断磨合的长期过程。 此次峰会是在和平时期召开的,各方力量对比没有像二战那样发生根本性变化,也没有所谓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建立新的金融体系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才刚刚开始,各国对危机的危害虽有深刻认识,但还远没有达到非要废除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紧迫性。因此,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将可能是一场比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还要漫长的“马拉松”,指望一次峰会就能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是不现实的。 (来源:联合早报网)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