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凝聚起新的改革共识

http://www.CRNTT.com   2008-12-20 11:19:52  


人们不能忘记改革前的艰辛
  中评社北京12月20日讯/《中国经济时报》今天发表社论,呼吁“凝聚起新的改革共识”。文章内容如下:

  以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迄今已走过了30个年头。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诸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在世界史的视野里看,还是在中国历史的视野里看,中国这30年间 
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都是惊人的。在1840年以降168年的中国近代史的框架下看,这一时期因其和平、发展、富裕和繁荣的基调与充满战争、革命、饥饿和衰败为特征的其他时期区别了开来。 

  对我国改革的历史经验,人们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总结,比如说“渐进改革理论”、“增量改革理论”、“勤劳革命”、“市场增进理论”、“诱致性变迁理论”等等。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中国形象是有差异的。这种描述和解释上的多元性,正显示着我国改革过程的复杂性、改革内涵的丰富性以及改革取向上的开放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一切重大历史性事件的基本征候都包含在起点中,在原初的状态里,蕴涵着历史展开的主要线索。在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历史性事件的时候,我们发现,作为改革现实和逻辑起点的1978年,生动地阐释了改革的基本特征。 

  首先,改革出现在改变了的政治条件下。1976年粉碎了以“极左”为标签的“四人帮”,到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我国政治路线的调整,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党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由此可见,改革本质上要以新政治为条件幷且必须获得政治性支持。 

  其次,改革出现在思想解放的氛围里。在胡耀邦等人的具体筹划下,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掀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由此开启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从蒙昧主义、从教条主义的禁锢中解脱出来。觉醒了的人们推动着我国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折。由此可见,改革从根本上说要以观念转变为基础幷带动观念的进一步转变。 

  第三,改革出现在利益受损最大的群体和计划体制最薄弱的环节上,即农民和农村。我国的改革是被饥饿逼出来的,今天三十岁以上、有过农村经历的人,莫不品尝过饥饿的滋味。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20位农民签下生死契约“搞单干”,成为“人民公社”体制瓦解的开始。农村改革成功的示范效应扩散开来,带动了国家经济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我国改革起点时期的成功说明,只要做对了激励,只要尊重市场规律,只要允许人们试验和创新,经济就会发展,国家就能够不断前进。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