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消费券”能否成为刺激消费的良方 | |
http://www.CRNTT.com 2009-01-12 08:33:32 |
尹晨:1999年,日本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尤其在消费不振方面,的确跟现下我们遭遇到的情况有些类似。当时,为了刺激消费和照顾弱势群体,日本发放了总额达2万亿日元(约170亿美元)的消费券,可以说规模相当可观。但结果是,这笔金额的32%转化为了消费,68%沉淀为储蓄。 事实上,从理论到实践都已证明,即便经济景气时,消费券也不失为一种提振消费的良方。同为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在等量的投入下,消费券除了能带动几乎三倍于现金发放下产生的消费量,还能防止救助金被不当使用。而与实物救济相比,消费券不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而且发放成本也比较低。 那么,日本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我想,根本症结在于,出于规模效应和社会公平的考虑,日本将当时的政策设计覆盖了儿童、老人和广义上的弱势群体,却忽视了“不使用消费券”是除“交易成本过高”外,全民发放消费券对消费促进作用不大的又一原因。其实,如果要拉动经济增长,消费券最好是发给低收入群体。因为在增加等额收入的前提下,他们会更多用于直接消费。而若是中等以上收入者,消费券不是进入“黄牛市场”,就是沉淀为储蓄,被平滑到一生来使用了。 主持人:是否可以说,成都模式尽管难生“乘数效应”,却似乎更符合我国国情,也更具针对性、可行性? 尹晨:的确如此。但其实,作为一项新生的制度,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消费券可以胜任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除了食物,居住、就业、医疗、教育等等领域都是消费券可以涉猎的细分市场,也有不少国外的先进经验可资借鉴。就当下而言,给应届毕业大学生或者失业农民工群体发放技能培训券,也不失为一项可行性较高的政策选择。 当然,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告诉我们,居民幷不完全是依据当前收入的多少,而是更多根据对未来预期收入的判断来进行消费的。因此,真正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我们还须从根本上提振人们对于未来经济的信心。其中,未来能否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一个更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尤为关键。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