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啃老族 “老”不可能永远被“啃”

http://www.CRNTT.com   2009-01-17 10:13:59  


爹娘可以啃一时但不能啃一世
  中评社北京1月17日讯/“啃老族”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不得不引起重视的现象,东方网刊登了孔曦的文章,呼吁“以不啃老为荣”。作者表示:“自古以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但人是有惰性的,要克服它,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文章内容如下:

  很多年以前,我的一个同事,为他中专毕业的儿子的就业问题发愁。我奇怪道:“他不是已经在上班了吗?”他答道:“路太远了,每天来回太辛苦。” 

  关于“啃老族”,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亲,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不少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得不成为啃老一族。 

  几年前,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的新闻传遍大江南北,引发了是否浪费人才的大讨论。如今,另一位北大才子陈生以分众销售、精细化营销的策略进军养猪业,在两年内开设近百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人称广州“猪肉大王”。20年前,陈生辞去公务员工作的时候,他母亲曾到他单位大哭大闹。辞职后,陈生卖过菜,卖过白酒,卖过房子,卖过饮料,如今,他已是拥有数千名员工的集团的董事长。去年12月,陈生的集团开出10万年薪招聘硕士,计划招15名,报名者达1500人,最终聘用了36人。说起这次招聘,陈生感叹时至今日,人们的就业观幷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和20年前我老妈一个样”。在两个月的招聘过程中,迫于种种压力,有几位很优秀的硕士毕业生最终退出。有一位已经准备签约,他舅舅打电话到公司怒骂:“别说10万,就是20万也不要去卖猪肉,干这么丢人的事情!” 

  今年1月14日,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专题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说:“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是就业,解决就业问题首先要促进大学生就业。” 

  同一天下午,与会的市政协委员通过东方网与网友围绕“坚持履职为民,保障民生改善”主题进行互动交流。谈到大学毕业生就业,引出“啃老族”这个热点话题。 

  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主委高小玫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大学生就业形势比往年更为严峻,我非常同情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所面临的较大就业压力。当未来不再有既定轨道,需要自己选择,需要接受社会挑拣,还需要挑战幷不轻松的挑战。”她为那些存在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提了几条中肯的建议——第一条路:先就业、后择业,以不啃老为荣;第二条路:对截然不同的体验和待遇要泰然处之;第三条路,发掘自己的潜能,敢于创业;第四条路,眼光放远,到外地发挥才能。还可以参与城市社区志愿工作。 

  据权威部门统计,2009年,我国将有611万名大学生毕业,其中的四分之一将有就业困难。究其原因,经济下行是一个因素,毕业生本人及家人的就业观陈旧也是主因。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认为“卖猪肉丢脸”的舅舅。其实,陈生的公司招聘硕士生,将来是要进入管理层的,幷非永远站柜台卖猪肉。退一万步说,即便真的一辈子卖猪肉,只要他(她)本人敬业乐业,旁人也没有资格说三道四。 

  在德国,很多技术性操作岗位的工人,都是本科毕业生。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操作岗位上也有很多大专生。当代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扎实、接受能力良好的劳动者。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实在应该变一变了。 

  有个有名的实验叫“温水中的青蛙”。把一只青蛙丢进滚烫的水里,它立刻会奋力跳出来。如果把青蛙放在浸满冷水的锅里,慢慢加热,青蛙一直觉得很舒服,直到被煮熟。 

  同样的道理,虽然“啃老族”们未必都愿意一直啃老,但没有压力的舒服日子过惯了,再要到社会上打拼,就很难了。再说得透彻一点,“老”,也不可能永远被“啃”下去。 

  自古以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但人是有惰性的,要克服它,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另外,市政府已出台了不少鼓励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政策,希望“啃老族”和即将变成“啃老族”的大学毕业生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更希望父母们鼓励孩子走上社会,开辟属于他们的天地。时代的潮流,不会对“温水中的青蛙”网开一面。只有勇于接受挑战的人,才有可能扼住命运的咽喉,掌握自己的命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