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两岸再向前 如何处理法理与政治现实

http://www.CRNTT.com   2009-01-21 00:19:00  


民进党不检讨、反省自己的两岸政策,会距台湾和两岸的现实越来越远。
 
  然而,国际上还有更多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却不承认台湾。譬如2003年10月25日,美国国务卿鲍尔就在北京明确表示:“台湾不享有一个国家的主权”,“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对于这些不承认我们的国家,台湾即使自我否定,他们也不可能改变态度。因此,不论对方是否承认“中华民国”,我们都应当坚持自己“主权国家”的地位。这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中各表”。

  不论是从“中华民国宪法”来看,或是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来看,马英九的“地区论”在法理上都站得住脚,可是,两岸之间的关系并不纯然是法理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对两岸“政治现实”更为周延的描述方式应当是“一中两宪”:中共在大陆地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们在台澎金马实施“中华民国宪法”,这两部宪法都是建立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之上,各有其有效统治地区。只要台湾坚持“一中两宪”的原则,双方便可以“对等政治实体”的立场,展开平等的协商和谈判。

  将来双方如果要签订和平协定,台湾的名称不能采取“亚银模式”,像“中国香港”(Hong Kong, China)那样,被称为“中国台北”(Taipei, China);也不能采取“奥运模式”,自称为“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但却被翻译成“中国台北”。而应当用“对等模式”,双方分别称为“台北中国”(Taipei China)和“北京中国”(Beijing China)。这是两岸关系的“一中各表”。

    绿营菁英的反省

  江陈会后,马英九显然已经体会到:他的两岸政策并不能解开两岸困局。11月11日,他接受《今日美国报》专访时,一改先前宣称“期待任内与对岸签订和平协议”的立场,表示虽然两岸都有意愿签署和平协议,但他“不清楚会耗时多久”。他强调,会持续和大陆发展正常化的经贸和文化关系,但他不应“仓促行事”,因为各方对于两岸交往的程度和速度,意见并不一致。

  我想奉劝“马总统”的是:不要只看到深绿人士的“两国论”不具可行性,也要反省自己提出的“两区论”有多少可行性?目前已经有许多绿营菁英看出朝野双方的两岸政策都已经陷入死胡同。

  在陈云林访台之前的10月30日,曾任民进党文宣部主任的陈芳明教授在《联合报》上发表文章呼吁“两党应重新建立台湾论述”。11月4日,在陈云林访台期间,前民进党“立委”郭正亮也发表专文要求民进党“拿出两岸策略”,他说:“1993年4月的辜汪会谈,民进党主席曾率领十多名公职赴新加坡抗议,表达反对国共片面和谈的立场。当时是邓小平南巡后一年,国民党本土化也刚启动,民进党不管是代表台湾向国际社会发声,或是代表台湾人民向民主逆流呛声,都有高度正当性。

  15年后的今天,台湾内外形势已经大不相同,不但中国大陆已经跃为全球经济新强权,国民党也早已本土化,两岸经贸正常化已经成为台湾无法回避的课题。令人遗憾的是,“民进党尽管已经执政8年,至今仍然停留在15年前的反对党论述”,这样,“只会让人民愈来愈认定民、国两党扮演两岸黑白脸是恰得其分,导致民进党沦为永远的反对党。”

  民进党前“立委”沈富雄曾经作过一个很生动的比喻,两岸关系的“天花板”是中共的《反分裂国家法》,“地板”是美国的“三公报一法”。如何在这两块“铁板”之间找出最有利于台湾的生存空间,才是台湾蓝、绿政治人物智慧的最大考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