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香港不需要戾气 而是勇气朝气

http://www.CRNTT.com   2009-04-02 11:55:32  


香港学生需要参与竞争的勇气
  中评社香港4月2日讯/香港立法会议员梁美芬今天在《文汇报》发表文章“同学们,您们误会了!”针对一些网上的“上纲上线、断章取义”的言论,作者强调:“今天的香港,需要的不是戾气,而是勇气及朝气。”文章内容如下:

  最近,有些网友在互联网上谩骂我,说我“恐吓大学生”、“压制言论自由”、“分化大学生和副学士”等。面对网友用上这些甚“难听”的说话来骂我,心中虽然感到相当冤枉,但对于同学们的想法,我并不会怪责他们,然而我必须透过本文,把他们关心的问题说清楚。 

            并无漠视副学士 

  上周四,我在立法会财委会上道出对于近日有“部分”大学生上街、示威反对政府资助大学生的实习计划后,收到的雇主疑虑与大家分享。我的忧虑,并不是因为他们要上街示威,而是因为收到一些雇主的信,向我指出既然大学生自己上街反对资助计划,雇主为何要参加计划。事实上,这些雇主很多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才参与计划,很多雇主本来可能没有职位空缺,但为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才同意参加;我们一众院校的老师亦不断努力,希望经政府和院校栽培多时的年青人,不会在金融风暴下,一毕业便成为失业大军或待业者。 

  我在发言中不断强调的是,大学生应“珍惜”社会特别眷顾他们的机会,因为“副学士、中年失业,甚至中学生,也没有这种优待。”我并没有说政府不帮助副学士是合理的,更加不会说政府不改善中年人士和中学生失业问题是应该的,某些歪曲我发言的网上言论,实在是上纲上线、断章取义。 

            一直争取中年失业转型基金 

  事实上,我在同一天另一节的立会会议上,就要求政府尽快设立“失业免息转型贷款基金”,这个建议是帮助突然面对失业的人士(包括:中产、中学生、副学士等),提供升学、转型培训及就业的机会。副学士的问题,我一直非常关心,怎会同意政府不给他们任何帮助呢?网上此等言论实在严重扭曲了我的意思!我教过不少副学士生,他们许多是很有斗志的,应该好好栽培,我一直建议政府要做好副学士的配套工作,不要令他们“高不成,低不就”。因此,我支持城市大学特别推出支持副学士学生的辅助计划,每名副学士由大学支付四千元的实习费用,并于翌日的立法会会议上,要求政府鼓励其他院校仿效城大,能够给予副学士基本四千元实习费用和培训机会,协助他们就业。 

  我绝对不会歧视副学士,更加不会“分化大学生和副学士”,有同学在网上这样说,希望只是一个误会。 

  我在立法会就有关议题,质询政府为何将计划表达得如此含糊,令到坊间误以为四千元是“最低工资”,我要求政府要向各方面人士(包括雇主)说清楚,我从来没有同意所谓“四千元是给大学生的最低工资”,据理解,政府推出的资助计划亦不会这样做。同学们如果在八、九月份他们还未找到合适工作,才自行决定是否选择参加。 

            工作经验至为重要 

  我在大学任教十八年,目睹在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和二零零三年沙士期间很多同学找工作,目的是要增加工作经验。我亲眼看到不少同学由第一份工作的几千元工资跃升到几年后的数万元。因此,当学生毕业后,一踏足社会工作,学位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无论是拥有大学学位的学生,还是副学士学位学生,对雇主而言,最重要还是看他能否胜任工作。所以,工作经验对年青人找工作尤为重要。 

 今天的香港,需要的不是戾气,而是勇气及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