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美元注水 全球新灾难

http://www.CRNTT.com   2009-04-08 08:02:32  


 
  美元生病,中国应对症下药

  世界主要经济体只有中国经济还在增长,因此中国不会发生滞胀。但是,全球性滞胀一定会影响中国,主要表现是:通胀高企,真实经济增长有所放缓。

  这一判断的依据是,其一,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必定影响中国的投资热情;其二,如果上游价格上涨传导至下游,那消费势必受到不良影响;第三,本来经济萧条就使得中国的主要出口国需求下降,现在价格又上涨了,导致需求进一步减少,从而使中国出口遭遇雪上加霜的痛苦。

  中国怎么办?

  重新启用行政手段应对“输入型通胀”

  笔者认为,无论是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还是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性滞胀,中国都必须充分发挥两大特有的优势:其一,中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其二,中国拥有强有力的行政手段。这两大优势是中国有能力安度金融危机的根本保障。

  面对价格的上涨,中国需要重新启用行政手段“保增长、管物价、补民生、扛通胀”。但无论如何不能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胀,原因如下:

  第一,美元“注水”引发的全球性通胀,与中国内需经济的冷热无关。换句话说,通胀是输入性的,不是中国经济过热引发的。所以,如果用人民币紧缩政策去抑制通胀,那无异于“自杀”。相当于“别人生病,我们吃药”,不仅治不了别人的病,反而会使我们“药物中毒”。

  第二,中国如果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应对通胀,不仅没用,反而会使中国内需经济变得更加困难。进一步抑制投资、抑制消费、抑制就业,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更好的办法,中国只有“扛”过去,而“扛”过去需要不小的代价。比如,按照过去的项目安排,4万亿元投资够用了,但一旦发生原材料价格大涨,那完成同样的项目就需要多花钱。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所准备,钱再多也得花。

  再比如,物价上涨必然导致居民消费下降,这时中央政府恐怕还得花更多的钱,通过补贴促进消费;至于出口,长远看,需要产品升级;而近期看,政策应当更多地转向对低端消费品出口的刺激,因为危机之时,国际高端商品市场需求将大幅萎缩,价格再低也无法刺激需求,而只有低端消费品、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低价政策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财政补贴、尤其多补贴低端消费品、生活必需品出口同时,让人民币适度升值,借以缓解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敢于利用“热钱”

  一旦全球性滞胀发生,人民币资产将成为全世界最好的避险资产。

  半年以来,美元兑港币的汇率一直被压制在1:7.75(港元升限)附近,甚至迫使香港金管局不停地投放港元以避免港币过分升值;与此同时,国际上各色亚洲基金投资中国的资产规模也在迅速膨胀,这些迹象说明,国际游资,即热钱在不断地流入香港(用外币换取港元)。它们真是因为钟情香港才来的吗?显然,它们的目标是:购买以港元计价的人民币资产。

  香港如此,中国内地是不是可以避免“热钱”的冲击?历史告诉我们,不可能。国际游资无孔不入的特质,中国早已领教过,所以,靠堵的方式不仅没用,反而会无限加大中国的监管成本。其实,对于“热钱”不必心有余悸,“热钱”是个中性的东西,用好了有利,用不好才有害。

  从有利的角度说,“热钱”大规模流入,一来可以很自然地营造人民币宽松的环境;二来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个大规模直接融资(发行股票和债券)的环境,使民间投资更好地跟上政府投资的脚步,迎合积极财政政策。

  从有害的角度看,“热钱”大量流入势必再次吹起中国的资产“泡沫”。那该怎么办?实际上,“泡沫”也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是好事,用不好是坏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