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经济数据打架 源于复苏急躁症

http://www.CRNTT.com   2009-06-21 09:37:11  


 
           “数据造假”只是猜测?

  对于以用电量与GDP增长背离为代表的统计数据打架现象,民间似乎更愿意接受“统计造假”之说。比如,电监会前副主席邵秉仁认为,用电量与经济数据发生背离,主要原因在于地方统计数据造假。邵秉仁举例,某西部省一季度用电量下降了9.9%,但经济增长了10.8%。

  经济学家王福重则不客气地认为,在失业不断加剧(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居民收入不断下降(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企业利润不断下降(企业投资的基础)、出口(净出口是GDP的一部分)更是两位数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之下,单靠政府迄今只有8000多亿元的财政刺激性投资,GDP就可以增长6.5%,这有点让人不可思议。因此他直接断言统计数据有造假嫌疑。

  考虑到中国特殊的行政绩效考核机制,特别是目前一些地方错误地理解中央的保增长政策,断定一些地方通过统计数据作假以追求GDP数据的漂亮,是比较符合政治逻辑的。

          根源在“复苏急躁症”

  其实,统计数据之间打架幷不奇怪,也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如果以平常心待之,坦诚面对公众质疑,幷给予科学的分析和解释,对于高层决策和解释民众疑惑都有好处。但我们的统计部门,似乎依然不习惯于外界对统计数字的质疑,动辄斥之为“没有根据的猜测”。这种自闭的态度更不利于数据的真实以及与民众的互动。究其根源,一方面在于统计部门在现有的体制下无法做到“超脱”和“独立”,另一方面,和某些人一直所犯的经济“复苏急躁症”不无关系。

  笔者记得,从去年年底开始,面对个别数据的好转,一些人就动辄判断中国经济“率先”复苏,这种情绪在某种程度上也误导了决策部门。其实,即使是一个人,如果生了一场大病,病情也会出现反复,一些病理指标也可能彼此背离。因此,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判断,出现分歧幷不奇怪,奇怪的是对指标打架的情况视而不见,而只对乐观数据情有独钟,看到个别指标稍有好转就大呼小叫“率先回暖”。不少学者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造成的尴尬结果就是,面对真正的数字打架之时,决策者自己就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困境。遭遇外界质疑时,更以粗暴的指责来应对。

  因此,在经济回暖的基础还不稳固、各种指标冷热不均的情况下,首要的是破除经济复苏“急躁症”对形势判断和决策的干扰。统计数据打架在某种程度上至少说明目前经济回暖的证据依然不充分。同时,统计部门除了在统计指标的设置和数据的“保真”上下工夫之外,恐怕也要学学公共政策解释的艺术,放下傲慢与偏见,对于数据打架能够做出符合自身和公众智商的合理解释,努力使自己的数据能够距离老百姓的心灵近一点,为统计数据建立真正的公信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