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西方媒体 使伊朗大选变得怪诞

http://www.CRNTT.com   2009-06-25 11:30:45  


西方媒体刻意误导,对伊朗大选后的骚乱负有责任。
  中评社香港6月25日讯/“西方新闻媒体的软性政治输出,值得所有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如果说西方政府通过赤裸裸的政治献金,改变了高加索地区国家的政治颜色,那么,在世界其他地区,西方政府越来越倾向于借助新闻媒体,极力塑造自己的政治代言人,并且通过改变发展中国家年轻人的政治信仰和态度,达到他们和平演变的目的。”《文汇报》今天登出乔新生的文章,分析“西方媒体在伊朗大选中的作用”,强调“西方新闻媒体的这种软性政治输出,值得所有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文章内容如下: 

  西方新闻媒体的软性政治输出,值得所有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如果说西方政府通过赤裸裸的政治献金,改变了高加索地区国家的政治颜色,那么,在世界其他地区,西方政府越来越倾向于借助新闻媒体,极力塑造自己的政治代言人,并且通过改变发展中国家年轻人的政治信仰和态度,达到他们和平演变的目的。 

  2009年6月12日,伊朗总统选举结束,现任总统成功竞选连任。然而,德黑兰街头随后爆发骚乱,竞选失败的候选人先是公开宣布自己大选获取胜利,随后斥责现任总统选举舞弊,不承认官方公布的选举结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竞选人本身出于政治策略考虑,抢先一步,先声夺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西方新闻媒体推波助澜,在伊朗大选中,明确支持反对派,希望改变伊朗现政权。在选举活动开始阶段,西方新闻媒体就瞄准了伊朗的中产阶级,通过互联网络和其他新闻媒体,反覆向伊朗国内传输西方政治理念,希望伊朗人特别是年轻人投票支持前总理穆萨维,从而促使伊朗彻底改变现行的对外政策。 

            西方媒体干预大选 

  这种通过新闻媒体操纵的“影子选举”,在中东地区不时出现。在传统的宗教文化和政治体制下,中东许多国家强硬地拒绝西方政府干预本国的政治选举活动。西方国家既不能通过中介组织,向这些国家的候选人提供政治资金;也不能直接进行文化渗透,支持某些候选人的竞选活动。于是便借助新闻媒体,吸引那些喜欢新潮文化的年轻人,通过改变他们的消费习惯,间接影响这些国家的政治选举活动。作为伊朗总统候选人,伊朗前总理穆萨维不是一个真正亲西方的政客,他之所以能够合法参加选举,完全是由于他接受伊朗的政治体制,并且表示拥护伊朗的宗教领袖。西方国家之所以把他当作赌注,通过新闻媒体重塑他的政治形象,就是因为伊朗现任总统强硬的外交政策,让西方国家无计可施。他们极力说服伊朗民众,选取一个所谓相对开放的政治领袖,并通过新闻媒体,传达给伊朗知识阶层,希望他们支持穆萨维。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