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出口导向增长方式 应适时调整

http://www.CRNTT.com   2009-06-29 10:23:42  


 
  再来看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十五”期间,中国八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40%左右。五年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13.9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2.5亿吨标准煤,增量远远高于过去20年能源消费增量的总和。与高耗能高污染相伴随的是对能源资源的低效利用。目前中国能源总效益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约10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由过去20年的0.5迅速增长到1.0以上。在中央启动积极财政政策试图拉动经济增长的当下,“两高一低”现象在某些地区和行业不减反弹。
 
  其次,正如现代经济学所阐明的,在出口产业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以后,出口导向政策容易使出口国的企业依赖于低要素价格和低汇价,缺乏从事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压力和动力,成为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说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专业户”。吴敬琏认为,这正是中国出口加工产业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目前也面临东亚一些采取出口导向政策的国家和地区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所面临的同样问题:外汇存底大量增加,本国货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如果不能主动推进对外贸易和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就难免像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那样,陷入系统性金融风险之中。
 
  要想增强拉动经济的强劲内需,就需要不断改善现有的法治秩序和监管架构,简单的如各种金融产品、信贷产品。因此,依靠内需增长,则必然提高对制度和国家管制能力的要求。相比之下,利用出口,利用其他国家市场的需求来启动本国经济增长,就方便和快捷得多。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弊端在于,由于经济增长来得容易,政府也就容易丧失创造性地改善国内制度环境的动力,从而不能为本国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根本性的制度架构和健全的管制环境。如此恶性循环,便会由曾经的成功进入衰退的危机中。
 
  再次,与依靠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实现了经济腾飞的“亚洲四小龙”(尤其是仅有弹丸之地的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相比,中国内地有巨大市场,有总量丰富的资源能源,有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多的庞大消费群体,当然更有条件和基础大幅提升内需占GDP的比例。中国有经济连年增长所形成的巨大财富(连年增长的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等),只要对制度安排进行有效的改良,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机制(譬如改变行政事业开支占财政支出2/3的现状,提高劳动者收入占GDP的比例,形成劳动者报酬增速略高于GDP增速的良性机制等等),建立无分城乡、全面覆盖的具有基本水准的社会保障体系,就完全有可能扩大内需,将内需占GDP的比例提高到一个合理水平,从而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主要建立在内需基础之上。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