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香港建制派 不能再沉默

http://www.CRNTT.com   2009-07-22 10:51:58  


不能让反对派滥用话语权
  中评社香港7月22日讯/《文汇报》今天登出马彦的文章“建制派不能再沉默”。作者表示:“要直指反对派专横跋扈,缺乏远见,假借民主之名,捞取政治好处。只要我们对我们的政治理念有信心,坚信那是一套对市民大众最好的策略,建制派便不应也不能沉默下去。”文章内容如下:

  中文大学社工系教授王卓祺昨日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到香港社会主流民意,经常被少数民意骑劫垄断,造成社会内耗,这与“弱势政府无力防止少数意见者把自己论述为代表多数”有很大关系。笔者认为,主流民意总是“沉默的多数”,也是造成“站于主流民意的一方,反被少数民意操控”这种畸形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 

  前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常任秘书长梁展文日前在立法会红湾半岛研讯中,反驳多名议员的研讯提问和立论断章取义,将反对派那种偏私、毫不专业的丑态活现人前。议员,尤其是反对派议员,向来认为自己在议会内高高在上,潜台词是“立法会神圣不可侵犯,行政权不得有异”,活像民意暴发户。政府官员碍于体制和大局,长久以来,不能直斥议员的专横和这种不正常的议会观念。梁展文今次掷地有声,击中了反对派的死穴。这些死穴,建制派私底下虽常提及,却鲜有在公开场合中被讨论过。今次被公开批评的数名反对派议员可能少受这种直接反驳,也即时剑拔弩张,一副“你竟敢驳嘴”的模样。 

            需要“痛击反对派死穴” 

  建制派今日最需要这种“痛击反对派死穴”的声音。议员的另一个称呼是“辩护士”,议会就是让持各种政见的民意代表,在议会中为自己的政见辩护。然而,爱国爱港阵营中,上至议会下至社团,都惯于逆来顺受,长期备受打压。所谓辩论,不过是官样文章重复立场,搔不痒处的机械回应。辩,就要对准对方要害,一击即中,务求将己方立场说明清楚外,也要将对方的观点漏洞一一揭露,达到“我的立场比你更优胜高明”的效果。现在建制派内所谓的“辩论”,只是一种“各自表述”的申辩行为,行货交差,完全无法捍卫爱国爱港阵营的核心价值、民主观念和经济诉求。建制派议员在议会内有没有做好“辩护士”的角色呢?遇到反对派辱骂我们“保皇”,我们都不哼半句,一向只是“有辩无护”。建制派的中坚刘乃强,近日与王卓祺等,在七一前夕发起过一次主张社会和谐的大型签名运动,已是比较积极的行动了。 

  造成建制派这种“沉默”的现象,有其内部的深层原因。一、建制派的主张在议会较易通过,有时懒得浪费时间申辩;二、建制派讲求和谐,不屑口舌之争;三、建制派人物在政治上太老实,政治手段单一,不够灵活,更欠辩才;四、建制派遇到同盟被攻击时,总不能一呼百应,鲜有主动护航,结果就是派内谁都不敢发声,宁可沉默。反对派所以嚣张,因为建制派一直采取守势。 

           建制派须勇于捍卫意识形态 

  不过,笔者也发觉到建制派中近期开始出现了一些涟漪。除了梁展文的反击外,一批网民自发在七一当日游行,高调宣称“反对派不代表我”,抗议反对派骑劫民意;立法会议员詹培忠近日在城市论坛中被社民连人士中断发言,愤然离席。他们都用行动做出最有力的辩护:将反对派的嘴脸以尖锐的行动和言论,充分显露镜头面前,由公众自行判断。 

  诚然,我们理解现有建制派议员在发言时存在很多政治计算,梁展文现在“无官一身轻”,没有任何制度掣肘和政治包袱,说话自能随心所欲。不过,你不说,反对派就会垄断发言权,所谓“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只是伏尔泰式的民主空想,政治就是这么残酷。要扭转长久以来选票分布“六四之比”,建制派就要重新检视过去的政治包袱,今日是否仍是包袱,以捍卫我们的政治意识形态。遇有别人骂我们“保皇”,我们不但要驳斥我们的决定是基于市民利益的决定,绝不保皇,更要直指反对派专横跋扈,缺乏远见,假借民主之名,捞取政治好处。只要我们对我们的政治理念有信心,坚信那是一套对市民大众最好的策略,建制派便不应也不能沉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