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新甲子前瞻:走向科学发展的中国

http://www.CRNTT.com   2009-09-27 00:19:39  


 
  科学发展的中国:是构建开放社会、建设精神文明的中国

  中国前一甲子中的一个标志性发展是对外开放。从要素的角度看,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开放重点是技术和资金,建立特区,沿海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等;第二阶段开放的重点是制度层面,包括1992年后努力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加入WTO等。在这两个阶段中,也包括开放与技术、资金和制度相关的文化教育要素,所谓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涉及上面的三个层面。在中国进入新一甲子时,应当明确地说,中国进入了第三阶段——构建开放社会的阶段。

  从空间角度看,中国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具有全球性,不仅融进了全球经济体系中,而且也融进了全球的信息网路和交往系统中。中国将以构建开放社会来应对这样的全球性。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性,需要在全球化视野中运筹规划。中国的经济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到世界经济的直接影响。中国的社会事态也越来越具有国际性,需要在开放的平台上进行处理。中国的发展已经置身于全球信息网路中,需要从局域性信息处理模式转向全球性的信息处理模式。当代信息全球化的结果导致任一地域发生的重要情况势必在全球信息网路中得到反映,要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环境,就必须考虑信息全球化的现实,在信息全球化的网路中并按照这一网路平台的游戏规则进行应对处理。

  从时间角度看,中国经济正处于从粗放型转向创新型的阶段,要求技术、资本、人才和产业形成更高水准的开放性结构。中国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在经济具有更高开放水准的同时,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也具有相应的开放水准。技术与经济的层面、制度的层面和思想文化的层面都面临更加开放的任务,这些任务用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说,就是构建开放社会,在技术、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层面上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开放结构。

  构建开放社会需要新的思想解放,形成开放性的精神文明结构、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价值体系。这既是构建开放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它的前提条件。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集中地看,反映了价值观的变化。中国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仅顺乎中国的民意,而且符合世界潮流。“以人为本”的确立,既反映了中国人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价值的全面追求,也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普遍追求。中国对和平发展的坚守与和谐世界的提倡,对物质与精神需求的重视,对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的推崇,对可持续发展的接纳和实践,中国举办奥运会所宣扬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正是这种价值的普遍性使得开放成为必要和可能。

  构建开放社会的过程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对外开放、构建和谐世界与建设和谐社会是统一的。在新甲子,中国将在开放社会的构建中逐步形成公民、社会组织与政府相协调的社会结构,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更加显着的成就。

  一百多年前,严复在《天演论》的末尾写道:挂帆沧海,风波茫茫;或沦无底,或达仙乡;二者何择,将然未然。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虽经坎坷磨难,但最终走上了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中国在新甲子的发展方向已经明确。虽然困难依在,挑战严峻,但只要坚持实事求是,顺应天下大势,努力开拓创新,中国新甲子的前途是光明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