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大陆传产台商如何化危机为转机

http://www.CRNTT.com   2009-11-28 08:55:27  


 
     三、改造传产台商:升级转型、永续发展 

  从结构角度来看,传产台商的深层危机在其“成本结构”的变化 — 尤其是其竞争优势所系的廉价劳动与土地。不论因为经济结构的变化,或者由于政府政策的催化,“廉价劳力”与“低价土地”均已经一去不返了。即以东莞为例,2004年最低工资是470元,2005年调为530元,2006年调为690元,2008年则调为770元。长此以往,“传产台商”的经营必将日渐窘迫。因此,如何转变“传产台商”的经营成效,即其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其中广为采行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数项,其中前两者是在既有基础上提升,后两项则涉及结构的转型: 

  (1) “移地经营”,常见选项包括迁出城市用地、迁至内陆城市、以及迁往其他国家等。经过移地搬迁后,往往可与日渐高涨的基本工资与土地价格脱钩,重拾产业的竞争优势; 

  (2) “技术升级”,常见的做法包括技术研发、技术引进、提升产品附加价值等。完成技术升级的企业,往往可以在既有成本结构下,大幅改善其获利; 

  (3) “调整市场”,主要的方式是逐渐开拓大陆的国内市场,出口与内销并行,视其获利进行内外销比重的调整; 

  (4) “转业经营”,比较常见的方式为转迎服务产业,例如利用厂房土地,转营房产开发、餐厅酒店等。 

  但无论何种应对方式,其落实均颇为不易。首先,“移地经营”不但远离产业集群、增加运输成本,而且将处于陌生环境,制度法规往往相对落后,隐藏成本相当可观。而且从长远角度看,迁移生产基地,只是将工资、土地问题延缓,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其次,“技术升级”也相当不易,往往受限于经营者的能力与眼光,转型提升所必须人才与资金,也通常来之不易。再其次为参考“内销台商”的成果模式。但开拓“当地市场”,也需要贴近大陆民众、晋用当地人才、发展当地网络 — 包括行销通路、品牌塑造、当地关系 (政府、银行、政法体系)等 — 必须持续多年的经营。最后是“转业经营”,这也相对不易,必须从台商擅长的制造业,转入相对陌生的服务业,尤其跨足房产、旅馆、医疗、教育等具有部份垄断性质的服务业部门,往往必须兼有土地、资金尤其当地人脉,因此断非人人可为。 

  综合上述,对“传产台商”而言,无论升级或者转型,都涉及深层彻底并耗费时日结构转变,因此能顺利转型、技术升级者十分有限。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其中凤毛麟角的成功案例,往往具备两个先决条件。首先是“企业接班”问题。前述各种选项,包括移地、升级、内销、转业等,均需要全面而且彻底的调整企业的经营形态,但目前主导企业的台商,本身多已垂垂老矣 — 多在55岁到65岁间 — 往往无法再负荷沉重的“二次创业”使命。因此,如何引进专业新血,进行组织改造,重新定位优势,将成为台商因应目前挑战,适应全新形势的关键。 

  其次必须转变台商“家族企业”的特性。绝大多数的台商属于家族组织,这样的结构一方面不易引进专业经理人员,往往只能由之前“黑手”变身的“头家”,加上“班底”化身的“经理”,其管理技能与技术专业,往往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局限,也容易造成前述“接班危机”。此外,台商的家族结构,也无助于引进外来资源 — 包括技术、资金、经营技巧等,尤其是来自当地资源 — 彻底突破企业的既有格局。因此,在上述企业转型的背后,其实必须进行更深层的结构调整,其中“接班序列”的规划与“产权结构”的调整,是之后一切移地、升级、内销、转业的基础,唯有扎根于稳固的基础上,才能展开结构调整,突破资金、技术、尤其人才的局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