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中国与印度相比谁的经济增长更可持续? | |
http://www.CRNTT.com 2010-01-08 08:01:52 |
对此问题大致上可以沿着以下两个方向来加以讨论:第一,是居民的消费倾向;第二,是基本的财产制度。前一个问题的着眼点在于文化。尽管印度也地处亚洲,但是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曾经被英国长期和整体殖民,从而深受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影响。结果,就像法里德.扎卡利亚所描述的那样,在印度,消费者就是上帝,年轻的印度从业人员不会省吃俭用地攒钱,等到迟暮之年才进行消费。这也就是说,印度人在消费上要比其他亚洲国家的居民来得更加积极和主动。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文化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因为文化说到底不过是一种行为在长期中演绎成为被称之为习惯的东西而已。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大部分亚洲国家习惯于储蓄而不是消费呢?或者倒过来说,又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的国民乐于消费,而不是更加偏好于储蓄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是产权。传统亚洲大都处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帅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皇权统治之下,居民的财产是不安全的,消费又要收到社会等级秩序的遏制,所以唯一安全的做法就是把财富窖藏起来,避免被政府充公或者清零,在这种情况下,储蓄不过是对于居民窖藏财富的一种十分不准确的用语。但是,当居民的这种行为逐渐变成一种习惯时,哪怕社会的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储蓄仍将成为大部分亚洲国家居民的一种与文化相联系的偏好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观察一下印度,情况就不同了,经过英国的长期殖民后,印度建立起了西方式的财产所有权制度,包括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和契约权、独立的司法系统、以及深入人心的法治,从而使得财产安全,并且未来可预期,这样,所有具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居民都会倾向于储蓄,甚至是根据未来的现金流进行贷款消费。正是这样的产权制度和法治系统,造成了印度高于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亚洲国家的消费水平,使得印度能够走上依靠内部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国家。 由上可见,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能否走上依靠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的道路,关键在于两点:第一,是经济发展的阶段;第二,是产权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从历史上看,在经济起飞阶段,由于释放的产能远远超过本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因此依靠出口来平衡和出清市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于一个产权制度缺失的国家来说,不要说经济起飞是不太容易的,即使经济起飞了,国内的消费支出水平也会低于那些处在同样发展阶段但是却有良好产权制度的国家。不过,印度居民的消费支出要占到GDP的67%左右实在是偏高了,而这也正是造成印度贸易量偏低,经济增长的速度慢于大部分曾经依靠外贸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国家的原因所在。 至此,可得到这样两个结论:其一,像东亚那些过度依靠出口推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乃至不可持续性;其二,像印度这样过度依靠内部需求的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是,为了满足本国过快的消费增长,以致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用于出口,这不仅会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时也会减少由贸易所能带来的就业机会和干中学机会。所以,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迫切需要的是制度创新,而对于印度来说,则需要控制消费的过快增长,增加资本积累、投资和出口。 最后,是国际化程度问题。毫无疑问,印度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比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都要高得多。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可以归结如下:第一,是私有化和市场化的程度;第二,是语言;第三,是人力资本的供给。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