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稳货币”+“松财政”意在一举数得

http://www.CRNTT.com   2010-01-18 08:15:30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宏观政策将更具有“稳货币,松财政”的特征。
  中评社北京1月18日讯/宏观调控迈出了勇敢而果断的一步!率先进入后危机时代后,中国特别需要营造一个稳定而非过度放松的货币金融环境,这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的各项目标。因此,中国比很多国家具有更高的政策调整迫切性。

  《上海证券报》发表经济学博士傅勇文章称,大洋彼岸,美联储正为其诱发金融危机的宽松政策辩解,而在13日公布的黄皮书中,也暗示将继续推行零利率政策;与此同时,中国央行则已释放出多重退出数量宽松的信号,包括明显加大在公开市场上回收流动性的力度,分别提高了一年期和三个月央票发行利率,当然最明显的是,从下周一开始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

  诸多反馈显示,货币政策出人意料地“提前”启动紧缩新政,也出人意料地收获了赞誉和掌声。当前的经济复苏,已不再依赖超宽松货币供应作为支撑,与货币供应关联最为密切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领域均出现过热苗头,我们也已看到消费正在稳健增长,出口也重新活跃。与此同时,超宽松货币政策越来越伴随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迹象。这些迹象包括房地产市场投机活动的增加;新年伊始货币信贷增速强劲的扩张冲动;部分行业出现投资过度和产能过剩;从去年11月转正的物价有可能以较快速度上升;热钱活动重新活跃等等。而更不能不高度警惕的是,近邻越南和印度的通胀形势在迅速恶化,这种恶化是食品供应紧张、通胀预期和宽松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一次准备金率上调对资金面的实质性紧缩效果并不明显,当前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处于较高水平;但此举却清晰表明中国决策层不会置通胀压力、资产价格泡沫和房贷冲动于不顾,坐等发达国家政策率先退出。这对当前的宏观调控是绝对重要的。此外,政策面的调整,通常会有更大的效果,尤其是调整是意外出现的时候。这也是国内外市场这次反应激烈的部分原因。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