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的另一半人口红利

http://www.CRNTT.com   2010-01-25 08:27:47  


 
  任何一个国家都会经历一个特定的人口转变时期,消耗掉过剩劳动力,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比如用技术替代人工,用资本替代劳动。这不是坏的转折点。人口红利消失也不意味着经济增长源泉也会消失。

  文章称,我们有两种人口红利,或者我们的第一次人口红利和第二次人口红利。第一次人口红利是,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增加产生的人口劳动力的供给充足和高储蓄率。这是人口转变早期出现的现象。当这部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之后,在治理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会产生、制造出第二次人口红利。第二次人口红利是,继续利用人口转变造成的人口年龄结构的特征。比如说在老龄化的情况下,如果养老保障制度是有理由积累的,高储蓄率将得以保持;如果我们有好的健康保障、好的教育水平,社会劳动年龄、退休年龄可以往后推延,保持劳动力充足。另外,还有劳动力市场的改进等很多有挖掘潜力的第二次人口红利。这是指人口转变到特定阶段仍然可以有人口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原来意义上的第一次人口红利其实只用了一半,也就是说至少还应该有一半的潜力可供挖掘。中国人口红利的具体体现,是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这个转移形成了中国的民工潮,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这是前所未有的城市化速度推进,这来自劳动力的流动和流动的稳定、持久、固定化。这是我们创造的具体的人口红利的表现。流动相对稳定之后,流动人口的收入增长、消费扩大,及对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增加,包括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人力资本贡献的增加等等各方面因素,这是人口红利的具体实现。

  过去30年里,中国城市化每年的增长速度是3.2%,不是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而是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速度,是每年3.2%。过去20年里是每年2.9%,过去10年又回到3.2%。按世界标准说,中国的年平均城市化率增长速度应该是0.8%到1.6%,也就是我们过去的城市化速度是超常规的,这个速度我们未来不一定能保持。

  与此同时,我们的人口结构在变化。城市的劳动年龄人口不增加了,到了2015年前后,农村的劳动年龄人口也不再增加了,城市化的速度就不会快。但城市化仍然有潜力,因为到目前为止46%的城市化率是用统计上的常住人口达到的,也就是说农民工进城工作超过6个月记录下来的。46%的城市化率和33%非农人口化率比较,中间有12个百分点的差距。只有在33%变成46%以后,我们城市化的速度才真正符合城市化的要求。农民住进城市后,如果他们没有成为市民,那他们对养老保障制度的贡献就几乎为零,同样,他们对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的需求的贡献也将被大大低估,他们转变生活方式对消费的拉动、对劳动力素质的贡献也没有发挥出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