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调整计生政策 势在必行

http://www.CRNTT.com   2010-02-02 11:12:48  


调整人口政策,对维持中国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评社香港2月2日讯/“适当对计生政策进行调整,首先在农村允许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生二胎,到2011年向城市推开,再经过一代人的努力,逐步向一对夫妻生育二个孩子转变,使我国的生育率略有上升,接近更替水平,逐步实现我国少儿人口、青年人口、劳动力人口及总人口规模的稳定,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大公报》今天登出凌锐的文章“调整计生政策势在必行”,提出建言。文章内容如下: 
 
  近来,在内地的互联网上和民间,有关国家将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言论多了起来,但官方很快予以辟谣、否认。那么,内地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否需要调整?作多大幅度的调整?过去的三十年,中国大陆坚定不移地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全国少生了4亿多人,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笔者认为,三十年过去了,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灵活、稳健地调整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已显得十分必要。

        可有三种选择

  据报道,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彭彧华透露,目前计生部门正在适度放宽独生子女准生“门槛”,生育二孩的政策将放宽到夫妻单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并将取消生育二孩间隔四年的规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田雪原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就控制人口数量而言,可进行三种选择:其一、全国不分城乡,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一律可生二孩;其二、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二孩,农村现在即可实行,城市从“十二五”开始实施;其三、在有效制止生三孩的条件下,农村可允许普遍生二孩。农村现在的实际总和生育率在2.0上下,在“限三生二”的政策下,实际生育率可大体维持目前的水平,不会造成人口的大幅反弹,也不会影响2030年人口零增长的目标。

      为何要调整现行的生育政策?

  一是从人口发展规律看,既要避免过快增长,也要避免负增长。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从1971年的5.8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的1.8。人口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2.1)时,就会导致少儿人口、青年人口、劳动力年龄人口规模的持续下降和老年人口的过快增长,造成人口结构的不合理、随后总人口规模的下降。

  二是从应对人口发展新的挑战看。据人口专家分析,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问题出现两个新的发展挑战:1、“少子化”即少儿人口锐减。据统计,1995年我国0-14岁少儿人口达到最高峰的3.34亿,而后持续下降,2008年减至2.52亿,相比减24.6%,占总人口19%。2、人口老龄化。据统计,2008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到1.65亿,占总人口的12%以上。西方发达国家在GDP达到人均5000美元才进入老年社会,而我国却“未富先老”,在人均GDP还不到3000美元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年社会。另据联合国人口署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6.7%,2050年将上升到31.1%,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1.9%。老年化的提前到来,给家庭养老带来巨大压力,一对独生子女要养活四个老人。全国政协委员王超斌认为,“421”家庭模式是一种畸形模式,人口老年化已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实现协调发展

  三是从人口出生性别比居高不下的危害来看。按照自然规律,人类正常的出生性别比是100:105上下,即出生100个女孩,就要相对出生105个男孩,上不能多于107,下不能少于103,这样才能保持男女性别的平衡,维系人类的繁衍发展。据统计,我国2008年的出生性别比是100:120.56,大大超过正常值,有的省甚至高达100:130。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将有2500万男人找不到配偶,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而将是活生生的现实。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实行这项国策是完全正确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人口发展已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阶段。在此时适当对计生政策进行调整,首先在农村允许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生二胎,到2011年向城市推开,再经过一代人的努力,逐步向一对夫妻生育二个孩子转变,使我国的生育率略有上升,接近更替水平,逐步实现我国少儿人口、青年人口、劳动力人口及总人口规模的稳定,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