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职业化 体育的唯一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0-02-02 11:24:02  


  中评社北京2月2日讯/在近日举行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郑洁和李娜携手改写了中国网球的历史:第一次有两名中国球员同时跻身大满贯赛单打四强。网易《另一面》栏目近日登载评论文章“职业化是体育的唯一出路”,表示“…这样的成绩无疑是中国网球初步职业化的成果。事实上,职业化的方向本身不应因竞技场上的胜利而坚持,也不因失利而怀疑。职业化是足球、篮球、网球等大型运动唯一的发展方向,中国体育最好的出路,应当是
“伪职业化”的最大特征是管理者的非职业化
用职业化来取代举国体制”。其内容如下: 
 
  ★足球的乱局,是“伪职业化”的失败 

  “职业化”16年来,中国足球水平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现实,是很多人拒绝体育职业化、为举国体制辩护的一个理由。但中国足球貌似穿着一件“职业化”的外衣,其实也是在裸奔。其失败,不是职业化的失败,而恰恰是“伪职业化”、行政干预足球市场的失败。中国足球的所谓职业化,在起步到现在,都有致命的缺陷。 
 
 
  联赛管理大权一被“足球官员”掌控 
 
  众所周知,中国足球的掌控者、操盘者是中国足球协会。名义上这是一个民间组织,属于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实际上是官方机构,是切切实实的政府衙门。它是中国体育行政机构国家体育总局的直属部门(又称“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一个班子两块牌子),足协的财政、人事自主权全部来自于体育总局,足协历任主要负责人都是政府官员出身。中国足球职业化联赛的章程、具体运作几乎全部来自这样一个行政部门,由这样一个官样化十足的政府机构指挥、领导中国足球,根本无法将中国足球引入职业化的轨道。政府部门直接参与足球市场运作,参与足球联赛资金分配,也与职业化的本质背道而驰。 
 
  俱乐部被边缘化,没有发言权 
 
  职业化联赛的成功,其实和一个市场化公司的成功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其核心内容无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司的资本结构,在足球则是联赛和俱乐部的所有权应该完全属于俱乐部;二是营运体系建设,即俱乐部的经营,包括市场的培养和收入的分配;三是外部经济环境和法律体系的完善。在这三点都不具备的情况下,本应为“淮南橘”的职业足球在中国实属“淮北枳”。 
 
  足协在中超赛制、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上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使得俱乐部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中超南北分区、升降级等等的闹剧,俱乐部均无发言的权利,甚至对此一无所知。其次,在联赛广告经营、电视转播、门票等三个方面的利益分配,俱乐部仅能自己掌控门票收入。但由于观众重视程度不高,对俱乐部而言,门票收入其实连场地租金都不够。剩下的广告经营、电视转播这两大块经营权却牢牢的由足协把握,俱乐部的经营自主权非常有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