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内忧外患的经适房挡得住“虎狼”攻击吗

http://www.CRNTT.com   2010-04-14 09:27:22  


 
  从经济学上分析,任何补贴穷人的政策,都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不符合准入标准的人千方百计“蹭便宜”。政府要做的是,选择更优的补贴方式,尽量减少这一现象。就经济适用房而言,天生就难以避免“被占便宜”。因为这是一种实物补贴,而且分配的是一种价值巨大、增值速度快的产品——住宅。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辛辛苦苦地搞住房体制改革,除了1997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寻找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原因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破除“领导住好房、老职工住小房、新职工没房住”的不平等现象。现如今依然还有官员堂而皇之地享受经济适用房的高福利,实在值得深思。

  放眼看国外。二战之后,在住房短缺、民众不富的背景下,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大建平价房(社会房)的阶段,但上世纪70年代后,纷纷减少实物补贴,转而以货币化补贴的方式,扶持中低收入家庭购房或租房。欧美国家的经验表明,在住房保障方面,“补房贴”优于“补砖头”,即便是补贴房租,把钱补给房东又优于补给租客。

  中国的现实是,过去十几年经济适用房建得太少,远没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就是离香港地区,也还有较大差距,截至2009年3月底,居屋(相当于内地经适房)覆盖了全港总人口的16.3%。按上海到2012年建设30万套的高标准,届时全市享受经济适用房的家庭数也只占全市城镇家庭数的6.23%左右。

  因此,虽然经济适用房先天不足,未来必将慢慢淡去,将其在住房保障中的主角地位让给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但眼下还不能完全废除。那么,各级政府需要做的,就是“站好岗、把好关”。国家已让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地方政府更应让本地公务员们(除了极少数真正困难的)远离经济适用房。

  文章最后说,去年以来,上海市在闵行区和徐汇区的经济适用房认购居民申核中,花了大力气,想了很多好办法,通过劳动人事、公积金、税务、公安、交通、银行、证券等多部门的政务信息进行严格核查。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申请家庭的住房面积和经济状况不符合条件的检出率分别达到15%和25%左右,与以往单独依靠传统核查方式的检出率(小于3%)相比,有了大幅提高,保证了住房保障资源的公平公正分配。这一点,相信可以推及全国。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