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西方世界 时髦玩“悬浮”

http://www.CRNTT.com   2010-05-12 11:50:14  


 
                   政党爱玩“悬浮政治”

  从两党制到多党制,理论上可以夸得头头是道,核心是“多数原则”。然而任何结论都须有前提,大选的前提就是选民及竞选者都是正派的明智的。特别是竞选者,必须以真实、正派、求是的本质展现于公众,才可以保证“多数正确”或“好人当选”。但西式大选离这样的“理想化前提”从来相去甚远。以此次英国大选为例,选民们由于利益关系、政治见解、个人好恶等等不同,很难从全局或明智出发去投票,表现出三种失误:一是采取“营销政治”的游戏方式,二是明知可能产生“悬浮政治”却无所作为,三是犹豫不决酿成苦果。

  笔者以为,对于英国公众无可指责,因为投票是个人自由,这是游戏规则中定好了的。但此次竞选者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首先,票数越接近互攻越过分。如保守党影子外交大臣黑格表示,白高敦与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的企图是“无耻的政治手腕”;如谈及欧盟问题时,白高敦哗众取宠,讽刺卡梅伦同克莱格的争辩“像我的两个儿子在洗澡时发生的口角”。这种攻击与讽刺难免不成为今后“决策难”的伏笔。其次,互相攻击多、提出办法少。如工党的白高敦以“我们从来不同意英国的经济困难全都是首相一人的错”,“相反,那些贪得无厌、诡计多端的国际银行家才是罪魁祸首。”《每日邮报》指出,白高敦犯了两宗罪:一是他没有在经济繁荣时拨备资金为不景气做好准备,二是他用纳税人数十亿资金扩大公共部门却无实质成果。再如自民党的克莱格在遇到难题时,总是避而不答或干脆撒谎:否认他希望英国加入欧元区(实际已写在他竞选宣言第67页)。这种贯玩“悬浮政治”的竞选者,即使获得了多数选票,又如何能指望他们真实、正派、求是呢?

                     “悬浮大选”难获多数

  笔者赞成“多数原则”,因其体现了民主精神;但不迷信“多数原则”,因多数不一定明智。美国被视为民主制楷模,但人们很少认清其两大弊端:一是“对资本民主,对人民不民主”。乔姆斯基在《失败的国家》书中指出,“美国以照亮世界其他国家自由和民主的灯塔自居的形象,从来都是一个谎言。自威尔逊执政以来……美国言行完全不一致。在许多对外干预行动中,华盛顿往往支持最残酷实施暴力的一方,违背人民意愿”,“美国并非民主国家……不代表人民利益,而是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二是“对内民主,对外专制”。普京曾在慕尼黑强烈批评美国:“在国际关系方面逾越它的国只滥用武力……与民主格格不入。某些人天天教我们民主,自己却不学习什么叫民主。”笔者以为,此次英国大选结果,反映出当今西式大选的两大致命伤:一是难以形成多数。原来是两党竞争,现在变成三足鼎立。谁知今后会不会四架马车、五牛分尸呢?大选第二场辩论之后,90%选民表示更难决定投那一党的票。从美国到欧洲,从拉美到东欧,包括中国台湾,越来越难以形成多数,这已成为大选新难题。二是即使形成多数也难以明智。这从许多国家的大选结果就可以看出,英国就是这种致命伤的典型受害者。

  笔者提倡“多数与少数相综合”原则:一、承认“多数原则”,少数服从多数。二、承认“少数价值”,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环保政策等“一票否决”。三、承认“多数与少数”的相对性。陈水扁在台湾当选,在大陆肯定选不上;美国总统在本国算“多数”,在全球未必。四、承认某些情况下“多数原则”不起作用。如美国入侵伊拉克、恐怖主义,虽多数人谴责乃难以阻止。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