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从做媒到做秀:我们时代的爱与秀

http://www.CRNTT.com   2010-06-21 11:08:33  


公共媒体、婚介公司、广告商、符号化人物、海量观众围观的秀场模式在几年前的“超女时代”便已是娱乐真人秀的经典模式
  中评社北京6月21日讯/包括诸多西方媒体在内,人们试图从这几个相亲节目来总结中国当下的主流价值观。他们错了,那些简单地诸如“拜金流行”的总结即便不是完全的谎言,也只是片面的局部,转型期的价值混乱仍在继续,权力一跃而出积极主导的多方博弈也正在进行。南方网今日刊发南都评论记者记者陆镜的文章“从做媒到做秀:我们时代的爱与秀”,其内容如下:

  [导读]众多批判电视相亲节目的声音中,“拜金”这两个字频频出现,富二代与宝马女的言论屡遭指责。事实上,秘密在于,在中国“拜金”不是问题,“公开拜金”才是问题。

  如果当回“事后诸葛亮”,认真检索过往新闻便会发现,早在今年1月29日,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苗棣在接受采访时,便暗示过《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有可能被有关部门特别关注。苗棣说,这类节目“如果有关方面不进行某种干预的话,可能今年会比较多”。同时他还认为,“但是这种东西在中国现在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能否存在,或者能存在多久,就要打个问号了”。

  此时,离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正式开播不过两个星期,离这类节目的始作俑者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首播,也不过一个月而已。在高企的收视率诱惑之下,各地方卫视多档同类型节目正在酝酿之中,春节一过,它们就齐刷刷一起亮相,然而热闹了不到4个月,如经验丰富的学者苗棣所提醒过的那样,广电总局的整顿通知,《人民日报》的批判文章,以及CCTV的“舆论监督”便接踵而至了。

  6月9日,《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正式下发。这一天也正是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13天连播后来居上的最后一天。紧接着的媒体反应是我们独有却常见的风景,“坚决拥护”、“认真学习”、“严格要求”……被广电总局点名要“规范管理”的几家电视台一方面高调表态,一方面默默调整。那些话语犀利的评点嘉宾由此下岗,那些一度被认为不该在大众媒体上展现人性真实面的漂亮女孩儿被无声替换,喊打之声迭起,抗议之声罕闻,“真善美”的追求再一次成为国民以爱情为名进行电视狂欢的绝对主题。

  ○爱之历史

  中国电视相亲的第一个经典形象,产生于1992年央视春晚赵本山的小品《我想有个家》。这出迄今仍能凭借其表演的幽默感而使人发笑的小品,在那个“改革开放”即将狂飙突进的年代,无疑还被赋予了“解放思想”的意识形态价值。上电视谈隐私、谈对婚姻的渴望所造成的窘促与紧张被一次次拿来当做笑料,而打开心扉之后关于个人不幸的倾诉又换来观众的同情甚至泪水,最后互不嫌弃、两情相悦则完美地体现出中国人向来津津乐道的爱之为爱的“真善美”。类似模式的相亲小品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颇为流行,赵本山因此成名,另一个因此成名的演员是潘长江,一个常常需要在相亲时通过自嘲身高来逗乐的喜剧明星。

  1992年,赵本山在小品中所上的相亲节目叫《电视红娘》,它的出现,当时不过4年时光。1988年,考虑到山西存在“许多穷得找不下媳妇的单身汉们”,山西电视台决定开播《电视红娘》,是为中国第一档电视相亲节目。据《山西晚报》今年2月报道,《电视红娘》宣传了三个月,方有一位忻州庄磨镇南张村的小伙子来报名,而当第一位女性出现在节目中自我介绍时,立即引起轰动,随即引发了围绕这位勇敢的姑娘所展开的道德群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