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人为何缺乏常识

http://www.CRNTT.com   2010-09-01 13:39:33  


 
  众所周知,“common”这个英语单词除了作“一般”、“普通”之解外,也有“共同”的意思。换言之,“常识”亦可解读为“人们共通的知识”。17世纪英国的自由主义之父约翰.洛克在著作《论人类知性》中就把“常识”定义为“不同的外界印象所产生的共同感觉”,并且,它的前提是建立在当时人们的一般共识之上。信奉经验主义的洛克认为,这个“常识”是建立一个尊重每个人权利的政府的前提,政府只能是“常识”的执行者,舍此,并无任何常识可言。

  以之推论,中国人对“常识”的缺乏,问题就出在这个“共识”有了偏差。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通常,我们理想中的“常识”图景是:一个饥寒交迫的老人倒在路边,作为生于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我们理应看到人们纷纷上前伸出援手,至少扶起这位老人,给他喝一杯热咖啡,并且送他回家。但实际的情况却是,人们在去帮助这位老人前会心下权衡,“他会不会是一个骗子?我这样做会不会被人视为伪善?”,于是跋前疐后、犹豫不决,通常最后的情况是,我不会上前帮助那位老人,并且以“政府自然会管”为自己的开脱。这种思维模式毫无疑问是违反常理的,但人们做此种决定又何尝不是因为当下社会某种秘而不宣的“共识”?

  一方面我们对于彼此已不再信任,另一方面又安慰自己说“政府会打点一切”,于是,面对倒在路边的老人时我们不需要再承担责任,而是像小孩一样盼望有长辈做出解决。中国古代有“父母官”的说法,政府管理之杰出者,亦有“爱民如子”之说。古代的政府管理模式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所谓“父子为纲”,政府永远把草民当小孩,事无巨细,做出详尽规定、严格限制——你看,连父母都没考虑到的,政府都替你想到了,试问草民们得此“管教”,其欣喜为何如?人们说的全能型政府,就是这样一个“爱民如子”的“父母”型政府。

  然而,在这样的政府形态下,人民的“共识”是很难形成的,因为各级政府已经替老百姓考虑到了一切,打点好了一切。民众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状如沐浴春风中的孩童,依赖感有余,自主的意识却不足。台湾史学家孙隆基由是说,中国是一个未断奶的民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