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日撞船事件: 放人之后的策略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0-09-26 12:04:46  


 
  据来自日本的消息,日本内部认为,中国渔船近年出入钓鱼岛海域逐渐频繁,其背后有中国政府默许乃至纵容的因素。甚至有评论认为,中国军方有密谋夺取钓鱼岛的计划,不排除中国渔船的活动是与中国军方浑然一体的行为。不但是日本国内,就连美国五角大楼人士也持有这一观点。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也在东京表示,此次事件是中方在测试日方的底线。

互信机制:以理性为前提

  如果说,这些“阴谋论”思维是导致日方此次错误研判局势,并采取国内法强硬措施的直接导火线,那么此次事件的深层原因则是中国崛起背景下,双方安全格局的微妙变化,以及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双方信任感的日渐下降。毋庸讳言,近年中日在地区,尤其是在海上的力量博弈日渐增多;双方关系调适的过程本来就错综复杂,安全格局的博弈更增加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

  因此,现在是到了双方透过这一事件回归理性,尽量剥离战略博弈,还钓鱼岛问题以主权争议本貌的时候了。笔者之前曾撰文提出中日应就钓鱼岛“互信机制”展开探索。虽然这一议题在目前的紧张氛围下,听上去如天方夜谭,但从中日关系长远调适的角度看,这一议题至少是一个无法绕开的技术性议题。

  中日之间有许多复杂的结构性议题都需要一个理性的框架。这些框架基本上都不以双方的共识为前提,也不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为目标,而是以稳定长期氛围,留待中日关系最终调适完成为诉求,一如过去包括笔者在内的人士所倡导的中日共同研究历史小组,以及笔者现在倡导的钓鱼岛前沿“互信机制”的确立。

  但这些框架和机制却需要一个基本前提,即双方都必须回归理性;只要有一方强硬和非理性,那么一切就都无从谈起。
中方强硬的基本目标

  以此次撞船事件为例,日方纵有一万个疑虑和担忧,但不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此事,而是将之提交日本国内法的司法程序,就是使矛盾激化的主要导火线;而且在中方不断升级的抗议之下,日方依然强硬如故,强调司法独立,并要求中方冷静对待。在这种情况下,中方将抗议从口头上升到实质性的物理举措,既为无奈之举,也是以强硬迫使日方返回理性的重要环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