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由南亚大火和认同经济学说起 | |
http://www.CRNTT.com 2010-10-05 08:47:25 |
最近,“后王永庆时代”的台塑集团事故频仍,先有云林的六轻大火,接着又有南亚嘉义太保嘉二厂大火。工厂事故的频传,已显示出“后王永庆时代”的台塑集团已少了当年最宝贵的“认同”这个资产。二○○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艾克诺夫(George A. Akerlof)及杜克大学教授瑞秋.克兰登(Rachel E. Kranton)在新创的“认同经济学”(Identity Economics)这个领域指出,认同虽是心理现象,但它同时也是足以左右公司成败的规范,认同的效用其实是很大并关键的。 由“后王永庆时代”台塑的平庸化,以及当今政治的平庸化,我就想到开放大师卡尔波帕(Karl Popper)的名言。他指出世上没有永远有效的制度,只有人们自身不息的警惕才是唯一的依靠;制度有如一座堡垒要塞,但把它建得很牢固并不一定有用,还得靠后人不断的努力。而他所说的努力,其实就是由认同而产生的警觉与警戒。这包括制度的创新,以及规范的重建。 而谈到这个问题,就让人想到美国的“警戒”(Vigilation)这个传统。“警戒”这个字,它的起源乃是十八世纪的美国新边疆各州,根据前代哈佛教授布朗(Richard M. Brown)所说: 一、美国的“警戒传统”起源于十八世纪新边疆各州,这些地区治安执法能力不足,于是盗匪盛行。各地的移民士绅为了保家保乡,遂出钱出力自组诸如“民兵团”、“保乡团”之类的半武力组织来与盗匪集团相抗衡。这种民间“自组织”的传统一直延续,已成了美国社会的优良传统。它在过去当然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如私利、武斗等;但历经好多代的演变,它已变成了一种以“认同”为动力的“社会自我防卫”机制。一九六○年代美国骚乱不已,这种组织遂以“巡夜团”面目出现;“九一一”时,纽约人心慌乱,也靠这种组织来动员善后及安定人心。因而,学者遂认为美国是世界少见的“警戒型国家”。 二、学者也普遍认为,正是因为早期的“警戒”传统,它对美国的“社会形成”也产生了主导作用,一个主要以关心公共利益的地方士绅阶级为核心的社会结构因而形成,而认同无疑的乃是主要动力。 在此不嫌辞费的由政治及公司的开创者,再谈到这些人物过世后所造成的平庸化及灾害事故不断,它显露的乃是认同及因此产生自动警戒心的重要。一个公司当员工不认为自己是外人,他们就拚了命的不会让公司做出有损公共利益的丢险之事;当一个政府官吏们有认同,他们不必别人讲,就自动的会苦民所苦,并会做出帮老百姓的处境改善。认同是有心或没有心的关键。今天的台湾无论政治或企业,都已开创型的人物老成凋谢,平庸当道,如何透过认同的重建而找回以前那种兢兢业业、警戒与警觉精神,或许正是政商各界的严肃课题!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