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郑永年:开放是中国政治改革的生命

http://www.CRNTT.com   2010-12-09 09:17:09  


 
党内民主引导人民民主的开放路径
 
  从开放性来看中国的政治改革就有很多大文章可以做。它主要涵盖三个主要的领域。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的党内民主引导人民民主已经涉及到两个最重要的领域,即执政党的自身改革和社会民主。此外,开放性也必须体现在政党和社会的连接领域。

  就党内民主来说,现在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党内集体领导、票决、权力交班等。这些是最基本的,但还不够。如上面所讨论的,要把那么多的利益表达和聚合于一个政治过程之中并不容易。没有一个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体制内就会产生冲突。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各社会阶层和利益进入这个政治过程并不是同步的,这就要预防党内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如果先进入者操纵这个政治过程,那么政治公平就无从谈起。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封闭的政党是不可持续的,但一个开放的政党是可以持续的;一个只代表部分人利益的政党是不可持续的,但一个能够代表各个社会利益的政党是可以持续的。

  如何维持党的开放性?中国已经有了一条途径,即通过公务员系统的考试制度录用人才。这和传统的科举考试制度类似。当然,这条途径的有效性取决于教育制度本身的开放性。

  更为重要的是,执政党必须向社会开放,吸纳社会精英。到目前为止,中国共产党的精英,大都是从党内体系培养的。在很多时候,由于制度不完善,精英培养制度演化成实际上的精英淘汰制度。因为主要从内部培养党的人才,基本上都是那些官僚型官员。

  官僚化严重,也使其培养的官员变成官僚而非政治人物。同时,也因为官僚化,政党对社会的开放性不足,政党就会失去和社会的关联点。

  执政党如何实现向社会开放?这可以向新加坡学到很多经验。新加坡是一党独大,但政治体系是向社会开放的。在新加坡,政府的官僚系统公务员是内部选拔的,但其政治精英,很多是社会为执政党培养的。或者说,很多政治领袖都是非执政党自身培养的,而是从社会吸收进执政党的。在上世纪70年代,人民行动党吸收了后来成为总理的吴作栋和副总理的陈庆炎。在80年代和90年代,又吸收了现在的总理李显龙和副总理黄根成等精英人才。

  执政党吸收社会培养的人才,意义非常深远。首先,执政党干部来自社会,执政党能够和社会维持有机联系。这样的人才,能够更好地表达和代表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度高,他们进入党,就强化了执政党的合法性。这是执政党保存权力不变质的一个有效方法。第二,减少腐败。这些人本来就有很好的经济基础,腐败的可能性大大减低。就是说,他们进入执政党,担任公职,并非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社会服务。第三,培养的成本很低。

  在人民民主或者社会民主方面,开放政治要继续鼓励和推动各种形式的民主实践,包括协商民主和参与民主。现在把社会民主仅仅理解为选举是不够的。实际上,在地方层面,更为重要的是各种制度建设,或者说治理制度。

  选举式民主主要是为了产生地方组织或者说地方的接班人问题(或者权力继承问题)。一旦在地方放开选举,就很难产生一个有效的政府。而参与式和协商式民主是为了改善现存地方政权的治理能力。预算公开、决策过程公开、公民社会建设等等都是地方民主的内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