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2010年海外中国研究十大观点

http://www.CRNTT.com   2010-12-31 09:14:29  


 
四、中国社会在“动”但少章法

  《纽约客》杂志记者彼得.赫斯勒(Peter Hessler)以纪实风格,通过三个故事感性地向人们介绍过去15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快速变化的代价是什么,给急于了解“新中国”的读者提供了一幅可感知的画面。他的旅程从北京的长城脚下开始,穿越帝国过去残留的古战场,探索今日中国“唯一的甚至可怕的”汽车文化。在《行驶在郊外:穿行于中国农村和工厂的一次旅程》中,他讲述一个农民成长为城市中产阶层和企业家的故事,来透视农村生活快速变迁的传奇。最后他到经济特区忙碌的工厂,体验昼夜“三班倒”的紧张生活。这部纪实作品充满很多细节,结论是值得中国人深思的:国家在动,每个人都在动,管理者和普通工人都充满理想,但对如何动并没有章法。

五、中国消费将影响世界

  当一部分人把中国的经济和军力视为“威胁”的时候,牛津大学现代亚洲史专家卡尔.格特(Karl Gerth)的《中国到哪里,世界就走向哪里》,给人带来巨大冲击。他认为,中国拥抱美国式的消费主义,是最值得人关注的重要的现象,将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改变世界。实际上,这种变化已经在展开,中国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者,无论啤酒、手机,还是汽车、电脑,无论是超市还是快餐,中国都是最大。即便乡村,虽然与城市消费有很大差距,却都在以无法估量的热情在大量追逐电冰箱、彩电、手机、大房屋等消费品。他指出,世界应该关注中国人每天在消费上是怎样选择的。中国人在消费上的微小变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都比军费预算、碳排放量、贸易争端等更大、更深刻。

六、企业全球战略须包括中国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博斯集团(Booz & Co)的大中华区总裁谢祖墀(Edward Tse)博士的《中国战略》一书,是对中国经济状况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的成果。他认为中国经济是由四种力量在推动:开放的中国、竞争的中国、官员的中国、一个世界的中国。而且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达到这样一个节点,即所有企业不能把其中国战略和全球战略分割开来,两个战略必须合二为一,不能把中国看作是廉价劳动力的来源或令人垂涎的市场。那些即便在中国已经很成功的外国企业,实际上还没有充分准备好怎样面对“新中国”,因为中国已发生重大变化。过去几年,中国调整了整个经济的结构,中国政府、商业环境、消费习性、竞争态势也都在变化。那些希望在全球战略中获得再成功的企业家,必须调整战略,要把中国作为其战略中心或者重要组成部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