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处理学术不端争议复旦立了个样板

http://www.CRNTT.com   2011-01-14 10:06:13  


 
  值得注意的是,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全文发布,其中,“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就是重要的专项改革试点内容之一。

  北京大学等26所部属高校试点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实质就是探索行政权和学术权分离,推进学术自治和教授治校的大学管理制度。我们希望这一改革试点,能在高校内建立其学术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届时,复旦大学的调查模式自会成为今后处理类似事件的样板。

延伸阅读:学术争端何妨多些“开胸验肺”(2011年1月14日 《京华时报》 姜泓冰)

  摘要: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处理朱学勤博士论文一案,算是为学术争议的解决开了个好头,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但愿,它能为学术问题解决、学术风气的端肃提供转机。

  知名学者、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被指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事件,在沉寂数月之后重新进入公众视线。当年为其颁出博士文凭的母校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出面,公布了他们历时数月展开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朱文在学术规范上存在失注、将间接引文当成直接引文等一些问题,但抄袭剽窃的指控不能成立。

  身在学术界之外,并不想对由七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得出的调查结论多做分析与评判。而这一调查结论公布之后,是否又会引起新一轮的质疑与争论,目前还不得而知。

  但至少在过去的几个月间,由于学术机构调查程序的启动,作为当事人的朱学勤采取了沉默等待的态度,原本因学术界的派系意气、江湖恩怨等缘由,一开始就显得颇为纠结缠绕、有明显情绪化、打口水仗倾向的学术案件,很快便归于安静。这样的安静和理性,可以让社会大众少受一点扰攘,让学者们得以更多安坐书斋里,潜心治学,而不是在冲动轻率的评诋中逐渐偏离了学术争议的本原,失了为学者的尊严。

  说到近些年来中国的学术风气,曾有人引用李清照词讽刺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学术成果造假,学术论文或平庸注水或剽窃失范,这类现象屡见不鲜,以至于许多高校、科研机构在评审论文时纷纷启用了比对程序,以防鱼目混珠。不少高校、科研机构都已设立学术规范委员会,不过迄今,这些组织的使命,更多是针对属下员工、研究生的研究成果予以内部监督而非公开回应。对于近年来社会影响颇大的质疑名家学术造假、抄袭等案件,似乎少有主动站出来主持公道的。

  在国家层面上,似乎也缺乏清晰、通畅、具有公信力的组织,来监督、调查、惩处舞弊者。于是乎,汪辉涉嫌抄袭案,要惊动众多海外学者联名为其学术清白作担保,一时成了论战;肖传国的“肖氏反射弧”被方舟子质疑引来争吵纠缠,除落选院士外,并未影响到他的大学任职与经营,最后终于沦落到以斯文丧尽的雇凶伤人手段寻求解决。多数“学术打假”案,要么只能诉诸司法,要么在种种潜规则与人情世故之下,不了了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