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又快又累的国家财政怎么办

http://www.CRNTT.com   2011-01-28 08:55:12  


 
  其次,再来看“累”字。这倒不是勤政的考虑,中国的财政官员们是否辛苦,可以另外分析。这里只做财权、事权相应的分析,对国家财政收支来说“收到一份财,就有一份事”是天经地义的,说到底国家所有的财政收入,都是来自纳税人缴纳的购买公共资源的税金,没有这个来源,国家应该没有收入。

  但财政收支就财权和事权的角度而言,应该怎么总结才好呢?若从财政部门的角度来说,用“为国理财,为民服务”来总结并无不当。因为财政部门总是把钱从社会和国民手里收上来,然后通过各个政府部门把钱花出去,使得财政收入回到社会——财政收支的实际流程好像是这样的,但这未必是财政收支的性质,也可以说不是财政收支要达到的目的。

  然而一谈到国家财政收支,我们容易陷入到非财务的其他话语之中。我们赋予财政收支的内容,常常大于财政收支的边界。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以财政的手段来体现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能力。而事实上国家财政从来就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国民经济才是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的源头和基础。任何强调多增加财政收入,从而以更多支出刺激经济的积极财政政策,其事后的成本最终都要落实到这个源头来消化,从而削弱了这个基础——这一点我们的教训实在太多了。

  文章表示,如今国家财政收支感觉“累”,是因为想用财政收支做更多的事情。财政收入不仅理所应当地做欠账很多的社会福利,还要做本非财政擅长的经济活动。而要想化解这样的紧张,不能仅从财政收支的程序来着手,即不能仅从以“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角度来着手。因为这很容易通过国际性比较,得出一个还要继续设法加大国家财政收入的结论,即认为中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和人均比例在国际上都很低。

  这比较容易忘记中国本来的财富人均水平就不高,但财政收入人均水平恐怕还排在其他国民财富的前面,更容易忘记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里,中国国有资产规模是最为庞大的。

  文章最后说,假如要针对收支紧张的“累”字勉为其难地开个药方,可以从反方向看这八个字——把“为国理财,为民服务”改成“为民理财,为国服务”。这看上去更像是一国财政收支性质和目的的正解。如此一来,财政工作就不会老想扩大收入、与民争利。而国家都为老百姓理财,老百姓肯定就能有更多的钱,从而购买到更多国家的服务。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