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数量型调控存隐忧 | |
http://www.CRNTT.com 2011-02-21 09:11:01 |
中国证券报发表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刘满平文章称,可以看出,央行在实践过程中将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作了事实上的功能分工:在管理银行信贷、收紧流动性上更多地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在应对通胀上,更多地使用利率等价格型工具。但在实际的运用中,由于存款准备金工具具有强制性、惩罚性和低成本性的特点,而且对冲成本相对低廉,运用该工具的时候面临的阻力较小,加上对银行信贷影响最大以及效果最为明显,因而央行乐于动用该数量型工具。对于利率等价格型工具,由于考虑到提高利率必将加速人民币升值,刺激热钱流入,因此,央行对之慎之又慎。 文章认为,在当前管理银行信贷、收紧流动性、防止通胀的主要工作任务面前,央行偏重于数量型工具,虽然能够很快见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隐忧,必须还得依靠利率等价格型工具的综合运用,才能获得稳定住物价,控制住通胀。 频繁利用数量型工具存在一定限制和隐忧。首先,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空间已越来越小。由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增长乏力,仍需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信贷来支撑,这就决定了国内货币信贷不可能无限制地被压缩下去。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过大,势必会造成许多烂尾工程,势必损害经济发展。目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19%,成为全球存款准备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距离理论上的上限(23%)不远,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限。 目前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不仅与货币超发有关,还与中国长期处于一个“负利率时代”有关。“负利率”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间接增加货币信贷需求,增大流动性。因此,要想抑制通胀,首要的是要收紧流动性,减少市场上流动的货币,而提高利率是最常用也是相对有效的一种手段,通过它,不仅可以提高居民利息收入,促使居民将更多的钱存入银行,降低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意愿及数额,还可以起到稳定社会通胀预期的作用。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