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张千帆:政府主导改革危患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1-03-04 09:51:11  


 
政府主导改革的危患

  然而,近20年的改革恰恰是由政府主导的。1993年起实行的干部考核体制将官员命运和改革力度巧妙结合起来,GDP成了评价官员政绩的主要标准。作为客观经济数据,GDP确实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及人民生活水平相关,但是一旦成为考核官员政绩的主要标准,GDP增长不仅未必等同于社会财富增长,而且可能成为社会畸形发展的代名词,进而蜕变成各级官员为自己谋利的工具。

  GDP思维表面上看是重视社会发展,实际上由此带来的盲目“发展”和公权滥用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在经济发展成为“硬道理”的前提下,各级干部想方设法、不择手段提升本地GDP数字,其诀窍除了招商引资,就是城市改造和农村城市化。各地政府大肆征地拆迁,美其名曰“发展”,实质则常常是扰乱社会正常生活秩序和经济自由发展规律,结果不仅造成环境恶化、资源浪费,而且因为滥征乱拆、克扣补偿而产生大批失地农民、城市“钉子户”和未安置移民,由此引发大量“上访”和群体性冲突。

  从这个角度看,2001年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就是一次缺乏人民参与下发生的制度倒退;它在没有广泛征求民意的情况下,将原先的实物补偿改为货币补偿,取消了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并授予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不受控制的征地拆迁权力,形成了根深蒂固、难以撼动的地方既得利益堡垒,同时造成全国成千上万唐福珍式的个人悲剧和群体冲突。这些冲突和悲剧充分验证了一条简单道理:一旦人民缺位,那么改革必然停滞甚至发生倒退。

  在没有人民参与的政府主导下,即便良好的制度改革也会变形。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被普遍认为是对中国税制的重要完善,有人甚至将其誉为中国的“财政联邦主义”。但是分税制不仅没有像通常的财政联邦主义那样强化地方自治,反而一举扭转了国家财政总收入占GDP比例以及中央财政占总财政比例逐年下降的双重趋势,开启了这两个比例逐年上升的“国进民退”时代,成为强化中央财政和国家作用的制度基础,为“土地财政”埋下了祸根。这次良性的税制改革造成了不少地方入不敷出的分配后果,促使地方政府以“发展”的名义通过征地拆迁、压低补偿等途径再次向人民伸手。

  事实上,如果没有人民参与,整个公共财政必然沦为政府官员的私人“小金库”。无论税收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如何分配,中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总收入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也不算低,更不用说除了财政预算之外政府还有各种名目的收费。但是这笔高达数万亿元的资金用到哪里去了呢?这是一个比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更为严重的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