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十二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http://www.CRNTT.com   2011-03-29 08:34:30  


 
  市场化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制机制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市场机制的引入及其在资源配置中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十二五”时期,中国将进一步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国际化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目前,中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培育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除了这些长期向好趋势,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还有一系列有利条件。

  从需求面看,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十一五”时期,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700美元提高到4000美元。对于地域辽阔、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来说,今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将提供广阔的内需市场,有力拉动中国需求结构及产业结构升级。

  从供给面看,中国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在资金供给方面,中国拥有不断增强的财政实力、较为宽裕的信贷资金和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实的财力和资金保障。在科技和教育方面,中国自主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实力显着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十一五”时期由1.3%上升到1.8%。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2009年达12.8万件,比2005年增长142%,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又上升到13.5万件。在前沿技术研究领域,中国取得众多突破,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5年的21%提高到2009年的24.2%,在学总规模达2979万人,居世界第一位。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2009年的79%。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2009年达到9.5年。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交通运输告别了过去国民经济发展“瓶颈”的历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导。“十二五”时期将进一步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构建网络设施衔接完善、技术装备先进适用、交通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从政策面看,党和政府宏观调控与应对重大挑战的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十一五”时期,中国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从宏观调控方面看主要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必须坚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同时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统一,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同时,党和政府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认为,国内经济走势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但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较多。主要是:在群众利益方面,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物价上涨预期较强,房价涨幅居高不下,“城市病”日趋凸显;在经济发展方面,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仍然存在,城乡和区域发展还不协调;在体制机制方面,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还不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