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力与命相持:第一公民梁启超

http://www.CRNTT.com   2011-05-31 15:18:57  


 
一纸电报点燃“五四运动”

  1918年11月14日,北洋政府宣布,全国放假3天,北京突然之间旌旗招展,光彩照耀,东交民巷至天安门一带,游人更是摩肩接踵。这一天,人们在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成为战胜国,虽然这次胜利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12月初,梁启超筹措了十万元经费,挑选了一批各有所长的专家,组成一个民间代表团,赴欧洲参加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是一战确立世界新秩序的会议,梁启超希望能利用这次机会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特别是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12月28日,梁启超率丁文江、蒋百里等人,乘坐日本轮船横滨号前往欧洲。一路上,大家打牌、聊天,非常热闹。每天早上8点,每个人都抱着一本书,在甲板上冲着大海高声朗读,四十五岁的梁启超也开始学英语。

  在巴黎,梁启超以中国民间代表的身份会见了美国总统威尔逊,请他帮忙在和会上支持中国收回山东权益,威尔逊答应了。

  1919年1月,被中国人寄予了厚望的巴黎和会正式开幕。会上,同为战胜国日本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遭到中方代表顾维钧的严词反对。

  顾维钧慷慨陈词,说山东是孔孟之乡,中国的文化圣地,自中国参战以来,与德国订立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均已废除,不存在日本继承权益的问题。威尔逊也从旁相助,为中国据理力争。

  场外,梁启超作为民间代表进行了频繁的游说活动,发挥了出席和会的中国外交代表所起不到的作用。他写下《世界和平与中国》一文,并翻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散发,宣传中国的要求,驳斥了日本占据山东的借口:“胶州湾德国夺自中国,当然须直接交回中国,日本不能借口有所牺牲有所要求,试问英美助法夺回土地,曾要求报偿耶?”在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梁启超大声疾呼:“若有一国要承袭德人在山东侵略主义的遗产,就是世界第二次大战之媒,这个便是和平公敌”。

  就在此时,日本代表平静地公开了一份令人震惊的秘密协定。这份签署于前一年的协议规定,日本给段祺瑞政府两千万日元的贷款,换取在山东修路、驻军的权利——山东的命运早就注定了。

  由于日本早在和会召开前就与协约国各方达成了秘密共识,因此,在和会上,威尔逊成了孤家寡人。并且,日方屡次扬言如不满足其要求,就退出和会。威尔逊担心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破产,便妥协了。直到此时,梁启超才打听到和会条约的内容,而且得知,部分中国代表已准备在条约上签字。他赶紧致电国内好友林长民(林徽因父亲)告知他巴黎的详情,并称: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

  林长民4月30日接到梁启超电报,5月1日就写成《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刊登在《晨报》上。他在文中惊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

  林长民文稿披露的第二天,北京大学的墙报就贴出了十三院校学生代表召集紧急会议的通告。5月4日下午一时,北京大学等十四个学校的五千多名学生走上街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了。

  当时,游行队伍中并没有“打到帝国主义”之类的口号。相反,为了保住山东,学生还目标明确地去找美国大使馆,请求美国人帮助。因此,“五四运动”的实质是由梁启超的一封电报引发的爱国运动,所谓“反帝反封建”云云,都是后人加在其上的光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