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周慧来:中国须全面审视“韬光养晦”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1-06-28 11:37:21  


  中评社北京6月28日讯/“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国家利益的拓展,中国能否全面审视和完整把握‘韬光养晦’外交的内涵关系到国际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中国的利益。从历史经验来看,国际社会更在乎的是中国崛起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崛起的方式。对中国来说,崛起是目的,‘韬光养晦’外交是手段。中国切不可片面僵化理解和执行‘韬光养晦’外交,跌入崛而不起的陷阱中。”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登载周慧来的文章《中国须全面审视“韬光养晦”外交》如是说,详论如下:

  近年来,特别是围绕以南中国海问题为核心的海洋领土主权争端不断激化以来,中国“韬光养晦”外交引发的争议不断。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已经在事实上放弃了这个外交原则,进入到所谓的后“韬光养晦”外交时代,中国国内则在应该继续坚持“韬光养晦”还是更应该“有所作为”之间争论不休。这种关注和争议反映了在和平发展(崛起)与维护国家利益之间,中国面临越来越大的张力。如何处理这种张力,绕不开对“韬光养晦”外交的全面审视。 

“韬光养晦”外交的完整内涵 

  “韬光养晦”是邓小平针对1990年左右的国际局势提出来的。面对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而出现的不稳定形势,邓小平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的方针。邓小平在提出这个思想时还强调了“决不当头”。实际上,“韬光养晦”的具体政策含义,就是“决不当头”,不觊觎苏联留下的社会主义领袖的位置。

  由于苏联与美国争霸并组建对抗欧美发达国家的所谓社会主义阵营,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外交的核心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不挑战美国霸权和国际体系。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和中国国内很多人把“韬光养晦”理解为中国外交战略。从不挑战美国霸权和国际体系来说,“韬光养晦”外交的确可以够得上战略层面的范畴。但是,要完整理解“韬光养晦”外交,还应该把握下面两个方面的重要内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