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追踪中国远征军真相:壮士一去不复返

http://www.CRNTT.com   2011-07-22 14:34:00  


 
  探寻中国远征军的足迹,是从云南开始的。地理上的起点,其实是这段历史的终点。我们去了腾冲、龙陵、松山,翻越了高黎贡山,重新踏上老滇缅路,又在怒江边上的惠通桥上想象当年……无论是腾冲英国领事馆墙上密集的弹痕,松山战场上密如蛛网残留的战壕,还是在国殇墓园看到的一排排牺牲者的墓碑,都让我们感觉到那段历史之惨烈。即便我们后来终于把“胜利”二字写在自己的历史上,但其背后的代价,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根据史料,滇西反击战中,中国军队伤亡6万余人。尽管因为篇幅原因,本组文章未能涉及云南境内的战役,但是这些战役和参加战役的英雄们,也同样被我们尊重,被铭记。

  到缅甸之前,这个国家于我们,完全是陌生的。但是因为很早就从中国远征军的故事中熟悉了它的城市同古、仁安羌、密支那……又感觉有了某种莫名的亲近感。我们在缅甸对远征军的足迹的追寻,分成两路。

  一路从最南端的仰光,一路向北,同古、仁安羌,直到曼德勒,这其实是第一次入缅作战时日本人一路向北追击的路线。因为相互间的防范和猜忌,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一再被推迟,从而丧失了最佳战斗时机,立足未稳便遭遇强敌。当戴安澜将军率领的200师刚刚到达作战位置时,此番出征要保卫的战略重点仰光却已在熊熊大火中陷落。此后,中国远征军便陷入被动,中英美之间为指挥权争吵不休、联军互相无法协调,从而使防线一再后撤。对敌情不明又导致中英联军忽略了东线防守,以致被日军长途奔袭攻占腊戍……全军防线全面崩溃。
 
  “热带雨林遮天蔽日,一到下午16点天就黑了,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啊。天黑了不能行军,就靠大树休息吧,结果早上一看,身边的战友就死了,身上爬满了蚂蟥……”我们在曼德勒采访亲历野人山的94岁老兵张富麟时,提起这一段,他还是痛苦地紧闭双眼……第一次入缅作战,10万精锐部队组成的中国远征军仅剩下4万人。最令人痛惜的是,那些并未死于敌人的枪炮下的年轻生命,却最终被热带雨林所吞噬……

  另一路从缅北的密支那开始,它留下来的,则是一段相对愉快的回忆。1944年,远征军就是从这里发起反攻的。密支那是缅甸北部的重要城市控制了密支那,就控制了中印缅边境,也控制了相对应的制空权。当时在众人皆不自信的前提下,史迪威执意指挥特遣队秘密袭击了密支那,这是反攻的标志性开端。但仅有密支那是远远不够的,当时史迪威为了突破日本对中国的封锁,最迫切的愿望是将从印度利多经野人山、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的老滇缅公路打通,建立一条完全“违背缅甸自然条件”的东西向道路,这就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我们顺着这条仍然保持原状的路,到达南米底和孟拱,当年同样发生了激烈战斗的两座小镇,这也是离野人山最近的城镇。

  因为缅甸特殊的政治气候,我们没有走到远征军踏足更远的地方,那些地方更艰苦,经历的战争更残酷。沉溺于这段历史的抗战史专家、我们的特约记者戈叔亚,则在多年中,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完成真实准确的田野调查,借助他一次次不辞辛劳而又有专业水准的调查,我们才能把纷乱复杂、争议不已的远征军撤退路线梳理清楚,也以实地调查的方式,试图厘清1500名重伤病员死亡之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