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北京奥运”模式何时结束?

http://www.CRNTT.com   2011-08-26 11:55:38  


 
  国际赛事的举行的确和国家形象息息相关,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确也需要这样的赛事来证明,但若以牺牲国民利益为条件争取来的一场赛事,究竟有多大价值?其结果莫不是暴露出“国富民弱”的真实面目?去年在广州举行的亚运会,也令当地市民怨言颇多,和大运会如出一辙的安保举措以及面子工程,没有给市民带来实际利益反而增添不便,朝令夕改的地铁免费政策最后以试验性的闹剧收场。至于活动结束之后留下来的运动设施,也没有按照当时的承诺去履行:开放给广大市民。

  回想去年在新加坡举行的首届青年奥运会,新加坡的处理方式则比较低调但并不松懈:对赛事不遗余力的宣传,安保工作慎重而专业,却未因此而制定诸多特殊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国民行为。试想,在这样的弹丸之地若也如此大动干戈,其影响可想而知。无论是政府还是国民,新加坡人对这样的国际赛事都有着不卑不亢的健康心态。以奥运村从国大迁移到南大为例,南大论坛上一度就此举的利弊进行公开讨论。这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是不能被接受的,中国学生被灌输的理念是为集体带来荣誉,个人利益理所应当为其让路,有这样的国际赛事正是为校争光的大好机会,学生的“微小”利益又何足挂齿。何况,中国国际赛事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国家利益的问题,更和政府形象以及政绩工程挂钩,出于这些因素的考量,承办者自然是竭尽所能要办得漂亮而且不容有半点闪失。

  然而,国际赛事的安保工作需要的是专业,而不是“草木皆兵”。国家形象的建立更多依靠的是国民参与性而不仅是面子工程。如果多举办一次这样的国际赛事,变相成了百姓多一份的负担,试问,承办的初衷又何在?别忘了,开幕式中每一次烟花的盛放,归根究底也是由民众来买单的。

  正巧,下一届的青奥会,将在中国南京举办,我们可以拭目以待,面对同样级别的赛事,南京又会以怎样的准则和心态来承办。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分析员


 【 第1页 第2页 】